入列美骯髒15國?經部:台工業品加權平均關稅僅1.4%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26日電)美國總統川普擬提對等關稅,將牽動全球經貿樣貌。經濟部表示,台灣加權平均關稅為1.7%,較美國2.2%低,其中台灣工業產品的加權平均關稅為1.4%,美國則為2.1%,但美方對等關稅涵蓋範圍是否針對特定產品或所有銷美產品尚不得知,政府持續密切關注,並採取適當因應作為。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預計27日邀請財經部會就「因應美國川普政府對等關稅策略與我國被列入骯髒十五國名單,我國政府財經相關單位因應策略」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日前接受專訪表示,對美國徵收高額關稅及貿易量前15%國家,稱之為「骯髒15國」(the dirty 15),預計4月2日推出對等關稅,促使貿易夥伴降低對美貿易壁壘, 讓美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獲公平待遇。

根據經濟部提交給立法院的書面報告指出,貝森特及其他美國官員並未明確指出是哪些國家,目前所有外傳「骯髒15」的國家均為媒體的分析揣測,經濟部持續密切關注。

經濟部表示,依WTO資料,台灣整體簡單平均關稅為6.5%、美國為3.3%,以加權平均關稅來看,台灣為1.7%、較美國2.2%低;工業產品方面,台灣簡單平均關稅為4.8%、美國為3.1%,以加權平均關稅來看,台灣為1.4%,也較美國2.1%低。

經濟部指出,由於對等關稅涵蓋範圍是否針對特定產品或所有銷美產品尚不得知,政府持續密切關注美方發布訊息並採取適當因應作為,包括強化台美經貿合作、強化台美信賴產業合作。

台美經貿關係方面,經濟部表示,113年台灣是美國第7大貿易夥伴,排名比112年上升1個名次,雙邊貿易總額成長24.2%,台灣對美國出口比重自108年14.1%,成長至113年23.4%,可見美國逐漸深化與台灣合作。

攤開雙邊貿易貨品觀察,113年台灣對美出口1114億美元,顯示卡、伺服器、電腦零配件為出口擴增的主力產品;台灣自美國進口465億美元,主要進口產品包括半導體設備等。

經濟部表示,近年台美雙方貿易及投資大幅擴增,主要反映全球供應鏈的移轉。美國現在是台灣主要投資來源國,113年美國來台投資金額,占整體外來投資金額 11.5%;美國也已成為台灣最大的投資對象,113年台灣對美國的直接及間接投資,占整體對外投資比重4成以上,而中國占台灣對外直接投資的比重於99年時曾達80%,但在113年時已降至7.5%。

經濟部表示,美國為台灣重要市場,但台灣大多數業者是中小企業,海外布局首重成本及租稅考量,降低其租稅負擔至關重要,因此政府積極推動與美國簽署台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ADTA),持續與美方合作,以促使該法案儘速通過生效,以消除雙邊投資經貿活動的租稅障礙。

此外,總統賴清德宣示將半導體、AI、軍工等列為重點發展產業。經濟部指出,無人機方面,113年美方首度組團來台與台廠媒合,今年台灣業者已規劃赴美參加航太及無人機展;為強化雙方供應鏈合作,今年規劃在美國德州再次舉辦台灣形象展,並舉辦關鍵產業供應鏈合作論壇。

面對川普政府各項新政,行政院成立專案小組,研擬因應策略及相關措施。經濟部表示,持續與產業保持密切聯繫,掌握關切事項及訴求;鼓勵業業者切入高階產品應用市場,輔導台商配合品牌客戶移轉產能,透過供應鏈以大帶小,赴海外打造產業聚落,爭取商機。(編輯:潘羿菁)1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