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只有澎湖吃得到!當地人暗示「何時吃你的炸棗」,原來是「這意思」

你聽過「炸棗」這個小吃嗎?炸棗這個小吃是澎湖當地的特色甜點,台灣本島吃不到,而且炸棗在澎湖是結婚、喜慶場合必備的傳統食物,象徵圓滿,同時祈求幸福平安。到底炸棗是什麼樣的甜點?澎湖人說「何時吃你的炸棗」是甚麼意思?趕快看下去吧~

 

 

澎湖在地點心「炸棗」

炸棗是源自中國福建同安的點心,在早年的澎湖有許多人來自福建同安,當他們遷徙到澎湖後,就把家鄉飮食文化帶到當地。老一輩的澎湖人都知道「吃炸棗、年年好」,因此吃炸棗有討吉祥之意。炸棗外型像台灣人熟悉的芝麻球,小的直徑約5、6公分,大的約10公分,口感比芝麻球厚實。炸棗是澎湖人喜事時必備的傳統食品,比如新廟落成或新船下水或新居落成,以及農曆新年、清明節等,都要送親友分享喜氣,象徵圓滿,同時祈求幸福平安。

 

▲澎湖特有點心「炸棗」外型像台灣人熟悉的芝麻球,口感比芝麻球厚實,是澎湖人喜事時必備的傳統食品。(圖片來源:《古早味台式點心圖鑑》)

 

 

特殊風俗家有喜事送炸棗

家有喜事送炸棗是澎湖特有的風俗習慣,如果有人詢問:「何時能吃到你的炸棗?」代表關心男性友人何時結婚。送炸棗的習俗是男方在結婚日需準備炸棗與供品,以祭告祖先,之後再把炸棗分送給眾親友們享用,在白沙是叫做「龜仔棗」。昔日的西嶼物資缺乏時,炸棗僅用少量糯米加上一般的米,並非純糯米製成,故炸棗放置兩三天後常會變得過硬、口感不佳。而在七美,炸棗的形狀、做法都與澎湖本島不同,不是油炸,而採用蒸的方式製作,同時也是女性婚後歸寧時,會送給男方的贈禮。

 

▲澎湖早期盛產花生,因此炸棗餡料以碎花生粒為主,外皮沾裹的芝麻粒是用來分辨口味的。(圖片來源:《古早味台式點心圖鑑》)

 

可從外表判斷是否包餡

傳統的炸棗外皮是用糯米和地瓜做成的,但澎湖早期不產糯米,人們只好用地瓜當主要原料。後來交通開始便利,糯米取得變容易,才恢復傳統做法。炸棗餡料以紅豆、綠豆、花生等為內餡,另一種則完全沒有包餡,可從外皮是否有芝麻來判斷。黑芝麻代表紅豆,白芝麻代表花生,黑白芝麻代表沒有包餡,不撒芝麻則是綠豆口味。剛炸好的炸棗口感類似地瓜球,外酥內軟,但要趁熱吃,冷掉後較油且口感硬。

 

▲炸棗外灑黑芝麻代表紅豆,白芝麻代表花生,黑白芝麻代表沒有包餡,不撒芝麻則是綠豆口味。(圖片來源:《古早味台式點心圖鑑》)

 

炸棗跟男方家族「面子」有關

早年的澎湖人生活較辛苦,生活物資缺乏,唯有節慶典禮、辦喜事才有機會吃好東西,宴客的主人為表心意,多希望賓客吃飽喝足,經濟能力不錯的家庭在辦喜事時,通常會額外準備約2、3百斤炸棗,但經濟能力有限的人則難以做到這些禮數。隨著時代演變,有些澎湖人結婚時會改送桂圓糕代替炸棗,因為桂圓糕即使冷掉,口感也不受影響,更符合年輕一代的口味。

 

目前在澎湖還有做炸棗的店家已經不多了,其中湖西鄉的炸棗最出名。好吃的炸棗外脆內軟,而且不能炸焦或太油膩。難得的是,普遍以機器取代人工的現今,在湖西鄉做炸棗的師傅還是堅持以手工製作,每天清晨2、3點起床,1天做1、2百斤是很正常的事,生意好的時候,最多曾有1天做1500斤的驚人紀錄。

 

▲在湖西鄉做炸棗的師傅還是堅持以手工製作,每天淸晨2、3點起床,1天做1、2百斤是很正常的事。(圖片來源:《古早味台式點心圖鑑》)

 

更多食尚玩家報導
好市多「暴紅麵包」1個不到10元!網友一次嗑9個,隱藏吃法再升級
全聯最新集點!聯名「魷魚遊戲」推雨傘、背包7款,還有獨家零食買一送一
日本不能邊走邊吃?日本旅遊禁忌一次看,在「這裡」喝水會被側目
為什麼會有老人味?幾歲之後會出現?醫師教3招去除老人味

本文由食尚玩家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