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變局》全球經貿變局 財政與貨幣政策應有的因應

世界經濟論壇(WEF)的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列出未來的兩年與十年的十大風險,如下表。這些風險多跟環境、氣候、ESG、資訊科技相關,雖然與經濟面直接密切相關者,只有經濟不景氣、通貨膨脹及社會兩極化(所得與財富分配惡化是社會兩極化的核心成因),但其他各項風險也多會直接或間接衝擊全球經濟。

政治力介入 自由經濟退場

近期全球經貿的變局,主要有四個面向,首先政治的介入日深,自由經濟逐漸退卻。過去我們強調自由經濟,但是美中爭霸,阻礙全球科技、資訊與人才的交流;又保護主義興起、美中歐發動關稅戰,各國政府為強化產品的競爭力,對重要產業競相補貼,形成不公平競爭,干擾全球貿易。此外,各國基於國安考慮,迫使全球供應鏈重組,帶動各國產業結構調整。

第二,今年全球許多國家的執政者都在更迭當中,美日歐等國家執政者都在變。執政者一旦改變,政策也會不一樣。第三,全球資金至今還持續氾濫,美國貨幣政策又時常調整干擾了全球金融的穩定。第四,中國經濟下挫,拖累了全球的景氣。

在這樣的全球變局下,台灣面臨衝擊的層面非常廣泛,包括: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產業結構及貿易投資、經濟景氣與物價穩定,以及與生態環境、淨零排碳的永續發展問題等。這些問題都不是政府單一部會有辦法面對,都需要跨部門共同來應變。

在這樣的而全球風險下,貨幣政策以及財政政策所能著力的相對有限,主要在經濟景氣、物價波動,以及財富與所得分配。以下我們嘗試著從三個層面,談談台灣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應該怎樣來調整及因應。

捨匯率,就公共支出

首先台灣的經濟景氣如果要持續維持,過去壓低匯率的政策應該要退場,改由公共支出接棒,也就是「捨匯率,就公共支出」的政策要登場。 21世紀以來,台灣經濟成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淨出口,政府公共支出的貢獻微不足道。我們從主計處的統計就可以看出來,2000年到2022年我們國民所得的平均成長率是3.79%,國內需求的貢獻是2.09% ,淨出口則是1.7% ,淨出口的貢獻率佔比是蠻高的,不可否認低匯率是很關鍵的因素。又國內需求包括:國內民間消費、民間投資及公共支出;其中與財政政策息息相關的公共支出,在2000年到2022年對經濟成長的平均貢獻,根據統計才只有0.1%,微不足道!這二十年期間,財政政策並沒有扮演帶動經濟成長的功能,僅靠著壓低新台幣的匯率來促進出口,維持經濟增長,但這個的發展策略已經時不我予。

我們淨出口占GDP的比例,這七、八年幾乎都是超過10%,在國際上排名是很前面的。但是我們的出超對於逆差國家來說,會損害它的就業及經濟成長,這是以鄰為壑的做法,在國際上是犯了大忌。這幾年美國對於其貿易夥伴國家進行匯率干預是非常關注的,每年都有兩次的檢視。而且全球正在興起的關稅戰、貿易戰、反全球化,對台灣國際貿易拓展有不利的影響。所以,台灣經濟在這種不利的大環境之下,要繼續靠擴大出超促進經濟提升,可能會走得非常艱辛,政府不該對匯率政策繼續寄予厚望,應該要把焦點轉到財政政策上。

一旦提到財政政策,大家馬上關注的就是財政赤字、政府債務,會不會引發類似歐債危機,債留子孫?依據統計,我們的政府未償債務佔GDP百分比大概40-60%,在國際上排名是很低的,與其他國家比較並不是問題。再加上我們的政府債務多是國內債務,不像歐債是舉外債,因此我們不會有主權債務危機。其次,我們國內超額儲蓄很多,政府在國內舉債來增加公共支出,在資金來源方面一點都不是問題。

適度收縮過剩資金 央行宜有因應

其次,再來談貨幣政策,我們國內的投資環境,老實講不是很好,過去只靠低利率,也就是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投資,有效嗎?台灣客觀的投資環境很不好,五缺的問題談了好幾年了,未來缺電的問題政府有解嗎?都沒有!再加上政治嚴重對立、兩岸關係惡化,只藉降低利率來吸引國內與外來投資,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而且央行調降利率,是調政策利率;這個利率在金融機構跟中央銀行借錢時才會用上。現在資金豐沛,銀行有需要跟中央銀行借錢嗎?所以政策利率的調整,只是一個宣示性的,沒有實質意義。此外,由於市場資金氾濫,容易助長股票與房地產價格的上揚,進而會惡化了財富與所得分配,所以目前比較重要的是,怎麼收縮資金,如果能從市面上把資金收回,引導市場利率往上升,就不用調整政策利率,這樣對於控制股市與房市的價格上揚,反而會更有效果一點。

此外,我們仍面臨通膨的威脅,從數據上我們CPI上漲率是2%上下,好像問題並不嚴重,那是因為政府的強力補貼與物價管制,把CPI壓下來。現在台電面臨鉅額虧損,電價會慢慢調漲;很多的公用費率也都在醞釀上調,政府長期補貼壓制之下的物價,最終價格機能還是會表現出來。此外,國際上能源轉型、反全球化、美中爭霸、保護主義興起,以及經濟脫鉤等還有很多地緣政治相關因素,都將導致物價上揚。

所以,台灣宜適度的收縮資金,以防止消費者物價的潛在上漲威脅,並收抑制股價與房價漲風之效。不過,話說回來,央行貨幣政策因應要主動,戒太遲或太猛 ,要考慮到很多的因素,中央銀行要做到理想,也不是那麼容易。還是建議央行,與其直接提高政策利率,不如減少買匯、加強沖銷、適度回收市場過剩資金,比較具有實際效果。又抑制房價或是股價,還是要適當的用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來處理。

強化所得移轉政策 提高低所得者收入

最後,財政政策的部分,比較麻煩的一個問題,大家會擔心政府要增加支出,就要增加財源,這可能得增加稅收,但加稅沒那麼簡單。若加稅還要產生重分配效果的話,就得提高富有者的稅率,但這在目前國內的政治環境下,可行性不高。

政府可以加強對低所得者的移轉性支出,我們的社會福利政策、社會安全支出,可以多加強一點。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顯示,政府對低收入家庭的無償性移轉支出與實物補助,對改善所得分配不均發揮了顯著的效果。以2023年為例,來自政府的移轉收入與實物給付,使家庭可支配所得的五等分位倍數分別下降了1.22倍與0.42倍,合計降幅為1.64倍,占未加計政府移轉收支前的7.49倍之22%。

移轉性的支出有現金的,也有實物,像我們搭公車老年人的補助、中低家庭醫療費用補助...等,都是實物性的補助 。如果補助政策推出時,能夠再加上排富條款,並將排富所撙節的支出,移撥來補助低所得者,對改善所得分配不均的效果會更明顯。

另一個附帶的建議,我們國人多很有愛心,間接透過慈善團體或宗教團體;或直接捐款予需要者之現象相當普遍。過去的調查也發現,大家願意直接捐給需要幫助的人,或捐給宗教或慈善團體,這可能是民眾對慈善團體的信任不足所致。政府主管社會福利的機關,法令上若能責成慈善團體提高其財務與績效的透明度,或定期對之進行相關的效益評估,應該可以提高這些捐款的實際效益,以及國人捐給慈善團體的意願。

註:本研討會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舉辦。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建中、北一女被擠掉!台灣最強中學「5A生也進不了」 專家揭亂象:從國小就要搶
台灣特色?林昱珉登板嘴角紅紅 全網熱議「吃檳榔」
12強今晚打日本爭冠!一堆人喊「不看比賽」 原因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