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風險才明智
美國總統川普美東當地時間9日宣布,暫緩實施75國的對等關稅90天,對中國課徵關稅則增至125%,回應其對美報復行動。這無疑宣告一場史詩級貿易大戰開打,因此台灣,乃至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選擇,就非常重要了。
川普為什麼急轉彎?有人說,他本來就在下好大一盤棋,最後目標是中國;也有人說,他頂不住美國經濟恐衰退的壓力,自找台階下。從外媒消息研判,後者更貼近現實。無論如何,對等關稅宣布至今,已正式升級成中美兩強的對決。
習近平「奉陪到底」的底氣在於中美經貿逐漸脫鉤;而且他必須展現有能力抗美,才能當中低度開發國家的領頭羊,證明中國模式是另一種選擇;同時也做給台灣看,他有能力與美抗衡,賴政府不應有錯誤判斷。
兩強相爭,只能完全選一邊站?未必如此,美日韓防長峰會在安全上持續防中,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則達成加速3國自貿區的談判,當美國以自殘式的毀滅手法逼各國就範,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更可分散風險,各國沒道理放棄。
但民進黨政府雖看到關稅戰是兩強博弈,卻宣示投資要「脫中入北」,擺明要完全站隊美國,並利用對等關稅引發中美對抗之際,升級「反中牌」來表現對美「忠心」。
連川普都說了,北京仍希望與美談判,且125%的關稅幅度已經沒意義,雙方遲早要談判。川普老大哥可在對等關稅大限前轉個彎,暫緩實施90天,難保對中國不會也來個180度大轉彎,賴政府不藉此思考如何在中美間取得平衡並分散風險,到頭來恐裡外不是人,這也是一種自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