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低GI、168吃不胖!降血糖絕招「沒那麼神」醫曝3風險嚴重可致命


血糖太高,容易有肥胖、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風險,除了藥物之外,透過飲食降血糖成了現在很熱門的健康話題之一。然而,減重醫師魏士航在節目《奕起聊健康》中指出,有些常見的控血糖手段例如吃抗性澱粉、低GI飲食、及168斷食法,雖然有助於穩定血糖,但可能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神奇,尤其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一不留意可能會成為健康隱憂。

抗性澱粉、低GI、輕斷食…控血糖迷思大破解!

為了避免血糖控制不良造成肥胖、糖尿病,進而導致後續心血管疾病、甚至失明、腎病變、腦中風等併發症的發生,不少人開始嘗試透過飲食或斷食來穩定血糖,但有些注意事項若忽略,可能影響效果和安全性,讓健康手段反而變成地雷。

1. 抗性澱粉:隔夜飯越吃越瘦?沒那麼神奇

抗性澱粉是指比較難消化的澱粉,有助抑制熱量吸收,降低飯後血糖上升的速度,例如將白飯冰過後的隔夜飯、蒸好後先冰過的地瓜,就會形成抗性澱粉,知名記者王瑞玲就曾透過這種「冷飯哲學」成功減重22公斤。

不過,魏士航醫師提醒,這種方法效果取決於「攝取量」是否相同,因為隔夜飯並沒有這麼神奇,就算形成抗性澱粉也只是一部份,頂多只能說比剛煮好的熱飯好上一點,實際上並沒有真的大幅減少糖分負擔,大吃冷飯一樣影響血糖。


2. 低GI飲食:以為「吃不胖」就誤會大了

低GI飲食是指選擇升糖指數(GI值)較低的食材,例如糙米、燕麥、芭樂、奇異果等,低GI食材能使餐後血糖上升更為緩慢。雖然原理聽起來很健康,但如果忽略攝取的總量與熱量,吃太多一樣會變胖、影響血糖穩定。

此外,有些低GI食材如肉類、油脂,本身沒有糖分,但熱量過高一樣會影響隔天血糖的穩定。營養師李婉萍曾在YouTube影片中指出,有糖尿病患者因大吃豬肋排,翌日血糖飆升失控,可見「低GI」不是免死金牌,還要加上食量控制,才能長期穩定血糖、控制體重。

3. 168斷食:糖尿病患者小心雙重風險

168斷食意思是一天內禁食16小時、進食8小時,已經是很常見的減重與控糖方法,雖然很多人都靠168斷食得到成效,但魏士航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採用168斷食法必須格外小心,或是先和自己的主治醫師妥善討論後再執行,原因主要有以下2個風險。

  • 低血糖風險:糖尿病患者如果長時間斷食,期間又沒有適當調整血糖藥物、生活作息或活動量,一不小心就可能導致低血糖,出現心悸、冒冷汗、頭暈、無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有昏迷的風險。

  • 酮酸毒血症風險:當胰島素分泌不足,身體會被迫燃燒脂肪作為能量來源,這時候產生大量酮體,可能引發代謝性酸中毒,導致電解質失衡,最嚴重甚至有致命風險。

魏士航醫師強調,糖尿病患者、或有慢性病病史的族群,務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選擇適合的控糖策略。否則,再健康的方式也可能因為不正確的做法而適得其反。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別再說低GI、168吃不胖!降血糖絕招「沒那麼神」醫曝3風險嚴重可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