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幼兒專責醫師 挨批疊床架屋
台北市衛生局推動「幼兒專責醫師制度」,由醫師擔任「醫療管家」提供家中有0至3歲幼兒的家庭照護、疾病預防及健康促進等服務,民進黨北市議員簡舒培質疑,各區健康服務中心原本就會提醒家長帶幼兒接種疫苗,專責醫師政策只是多此一舉、疊床架屋;國民黨北市議員秦慧珠也擔憂,參與計畫的醫師就像獲得認證,可能增加醫師負擔,掛號更是一號難求。
衛生局配合衛福部「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自去年推出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希望比照家庭醫師概念,只要家長至合作醫療院所填妥同意書及幼兒、家長資料,就有專責醫師提供專業醫療諮詢,帶領父母完成照護諮詢、健檢、疫苗、塗氟等各項預防保健措施,不需額外支出費用。截至今年9月30日,北市75家診所、245位醫師加入,有9150名3歲以下幼兒接受照護。
不過,簡舒培表示,各區健康服務中心施行學齡前幼童提醒接種常規疫苗已久,執行成效也很不錯,衛生局如今再推行專責醫生計畫沒有正中要害,除了要考量是否有足夠量能,更應思考如何針對家長需求,提供差異化服務內容,例如是否定期看專責醫師、透過聊天觀察孩子有無異樣及早提供轉介。
秦慧珠說,政策立意良好,但加入計畫的醫師有可能讓家長認為是經過政府一項認證,有可能導致孩子生病時,家長會爭相排隊掛號,讓醫生更疲於奔命、人力更吃緊,沒有參加計畫的醫生,恐怕被認為是次等醫師、令醫師感受不佳。
衛生局視察吳秀娥也坦言,健康服務中心與幼兒專責醫師服務內容相似,但健康服務中心較偏向事後提醒,如果孩子逾期未接種疫苗會致電提醒;若孩童有讓專責醫師看診,診所和專責醫師可馬上檢視兒童是否按時程接種疫苗或做檢查、塗氟,及早提醒、關懷。
她說,幼兒專責醫師會以受過訓練的小兒科及專科醫師優先加入,一旦發現異常可快速處置或轉介,健康服務中心則大多是市立聯合醫院提供院外接種服務,不一定能直接提供檢查或轉介等服務,因此還是非常鼓勵幼兒加入計畫,可獲得多一層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