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百部文資影像 擬常態播映

2025年「in台南‧無影藏」即日起徵件至6月30日,2日邀請得獎者回娘家,72歲陳秋霞(左)10年前初試啼聲拍攝府城普濟殿的「黃家米糕栫」即抱回佳作。(曹婷婷攝)
2025年「in台南‧無影藏」即日起徵件至6月30日,2日邀請得獎者回娘家,72歲陳秋霞(左)10年前初試啼聲拍攝府城普濟殿的「黃家米糕栫」即抱回佳作。(曹婷婷攝)

台南有形、無形文化資產數量冠居全國,為讓更多人認識文化資產重要性,台南市政府文化資產管理處2015年起首辦「in台南.無影藏」影像競賽,10年累計600件作品參賽,共100部入選作品收錄製作DVD,今年將尋覓地點常態播映。

2年舉辦一次的「in台南.無影藏」今年邁入第6屆,每屆吸引上百件作品參賽,且均為素人投件,透過記錄台南獨特民俗、廟會等,為這塊土地留下寶貴影像紀實,本屆徵件主題為「OPEN時光膠囊」,鼓勵創作者以獨特視角與創意,呈現文資嶄新風貌。

72歲陳秋霞是歷年參賽者中最年長者,10年前首屆就以拍攝台南獨特傳統米食「黃家米糕栫」抱回佳作,日後仍持續拍攝新化大坑尾擔飯擔、台南傳承4代的鶯藝歌仔戲團故事。她說,自己原本只是愛拍照,因緣際會得知有此比賽還特地上課學習拍片、剪輯等,初試啼聲拿下佳作,鼓舞她持續拍攝,5屆比賽就參與了3屆,「記錄這些傳統文化,很有意義。」

文資處表示,5屆參賽作品主題多元、面向廣,其中有很多是學生投件,透過在生活觀察到的習俗、文物,為台南留下寶貴紀錄。文資處官網也建置「文資影像地圖」可供瀏覽,今年適逢10周年,也精選18部得獎作品策畫「10周年特映」,4月27日、5月18日、6月8日於台南文化中心舉辦3場主題特映會。

文資處表示,歷年來最多人拍攝的題材是民俗、藝陣,光是「西港香」就有超過數十件作品投件。由於這項競賽累計10年,現也正在尋覓合適地點,未來規畫常態播映,期能讓更多人看到這些影像作品。

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表示,「無影藏」諧音「無隱藏」,意味著在鏡頭捕捉下,文化資產之美、歷史痕跡不會被隱藏,盼藉由影像為文化見證,讓這片土地的故事持續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