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回收「到府收件」!因應超高齡化 北市獨老服務採主「客製化」

北市府社會局統計,台北市的老年人口已達53萬人,占了全市人口的23%。面對超高齡化來襲,獨居長者的人數也逐年增加,因此相關服務計畫,也改採主動評估資格,以及強化「到府代收垃圾」這類客製化服務。市府局處和社福機構,希望透過這類方式,逐步延伸照顧措施。

圖/TVBS
圖/TVBS

誰說只有在電影情節裡,幸福才會來敲門。

獨居長者vs.北市清潔隊員:「阿姨妳好我們是台北市清潔隊,來跟妳收運垃圾,謝謝。」

清潔隊員依照約定的時間和地點到府清運。

獨居長者vs.北市清潔隊員:「就是一包垃圾跟回收麻煩你,好,沒問題,幫妳門帶上喔,好,謝謝。」

北市針對獨居長者的客製化服務,上路一段時間,受惠人數持續累積。

獨居長者羅安女士:「我在這邊已經住了快四十年了,然後那時候行動還可以,眼睛大概是眼中風吧,那一次就開始行動不方便了,往往我有一次走到那個公園,我就只怕走那個坎而已,就是提了提了(垃圾)就摔下去了,我現在下樓梯,就一定要左手扶著這個欄杆,而且是這樣子走,扶牆壁還不安全。」

自己燒開水,自己烹煮三餐,高齡八十多歲的羅女士,獨自居住在老公寓自理一切生活,讓人難以想像她的右手因為小兒麻痺,不便了大半輩子。

獨居長者羅安女士:「因為我垃圾也不多,我都是廚餘比較多一點,因為以前帶小朋友,就有那個錄影帶還有錄音帶,還有光碟那些,我不知道怎麼處理,還有一些舊衣服,因為那個回收箱我上不去。」

其實光是讓合乎資格的長者,點頭同意外人進入生活空間給予協助,就是這類福利措施第一線執行者,一大關卡。

北市環保局清潔隊員王俊傑:「多數遭受婉拒的理由,是因為長者他本身不想要麻煩別人,或認為他自身沒有這方面的需求,然後也不想要改變生活型態,但是我們如果覺得個案,確認有他的需求後,我們會極力的勸說,告知長者說如果你外出倒垃圾,會有跌倒受傷等風險。」

文山老人服務中心社工師黃柏畬:「其實我們社工原則上,在服務的過程中都是做動態性的,持續去評估個案的需求,然後向清潔隊該區主責的清潔隊,然後去說明說我這邊的個案,然後有這樣的需求,(包括)免費安裝所謂的緊急救援系統,對,那這個都是我們,來做資源的連結這樣,長輩如果說這個服務不適合,我們也會給予尊重。」

結合在地社工能量,讓服務更合乎實際需求,北市社會局推行有時的獨居老人服務計畫,層面囊括生活照護和就醫費用減免等多項業務,隨著政策跨局處聯手,去年11月起採取主動評估後,單看在宅垃圾清運,長者接納比例已經增加兩成多,主責單位期盼未來清理的不只是眼前幾袋垃圾,還有各種不便。

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科長趙佳慧:「所以之後老人,如果獨居老人在家裡發現說,開始有一些失能失智的話,我們也會積極的跟衛生局這邊來協調,來媒合一些長照服務,來到府服務的部分,因為我們也根據我們,113年的老人生活狀況調查,也開始發現就是長輩選擇獨居,不管是五年後邁入變成老人,或是現在就是老人的這一群人,未來會選擇獨居的這個比例,已經是越來越高了,那可見可以知道說,可能在獨居的這一個部分是一個未來,我們要投注很多資源的一個議題。」

截至去年底,北市社會局列冊需介入服務的獨居長者,來到9796人,單靠13間老人服務中心,和12間社福中心,一共80多位社工包辦第一線訪視和追蹤,能量將越來越吃緊,特別是當前北市57萬老年人口,已經占了全體市民23%,長者福利標準和未來走向也是時候盤整。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現在超高齡社會確實長輩越來越多,然後獨居的比例,如果我們把兩老同住這件事情,也納進來來計算的話,我們(全國)的獨居長輩,大概可以有將近三成,是(針對)真正有需求的人來提供媒合,這個服務我覺得是非常棒的,如果說它是一個廣泛的福利措施,那我們覺得這個福利,可能會未來負擔會越來越大,而且我另外一個部分,不是說取得這個服務而已,而是會降低這個高齡者,跟外界溝通跟互動的機會。」

民間反饋有其參考價值,結合成功的執行經驗優化機制,將更有機會,讓老有所終也皆有所養,不只是理想。

 

更多 TVBS 報導
越活越久!大陸平均壽命79歲 比前年多0.4歲
高齡家庭有感通膨 想重返職場卻仍存在年齡歧視
主管比部屬年輕怎麼帶人、騎樓道路難走 長輩和輪椅族好苦 台灣高齡友善環境準備好了嗎?
南韓65歲以上人口達20% 進入「超高齡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