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超過400位小導演 中華電信基金會「好厝邊小導演」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好厝邊小導演」除了有專業的導演教學,也有「蹲點·台灣」的大專助教從旁協助拍攝及剪輯,讓小導演順利完成創作。(攝影/徐岳鋒)
台上老師一聲「注意!」在場原本嘈雜喧鬧的孩子,馬上依循身體記憶喊出「注意!」並看向台上的老師。這是中華電信基金會日前在嘉義縣灣北社區活動中心的「好厝邊小導演」活動,透過兩天的活動,帶著偏鄉孩子從零開始,一點一滴用平板產出一支屬於自己的短片。
廟宇活動成為機會教育,原來拍片是這麼不簡單!
最傳統最在地的布袋戲與最現代最數位新銳小導演,毫無違和且相得益彰地在鳳山宮的廟埕上演著。(圖片來源/中華電信基金會提供)
灣北社區活動中心旁就是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嘉義灣內鳳山宮」,這偌大廟宇也成了此次活動重要的場景。在短短的兩天時間內,孩子們學習如何做劇本發想,用現有的資源製作道具、拍攝影像,及使用平板完成影像的剪輯與音效搭配等,甚至有些組別還加上了字幕,這讓授課的導演陳詩芸直言,「在限時限定區域拍攝的情況下,這些小朋友有辦法做出作品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了!」而且孩子們還能從中發揮創意,像是這場有一組很特別的家鄉100問,就透過影片來介紹在地的文化或特產。
小導演們互相討論,專注的使用平板剪片。(圖片來源/中華電信基金會提供)
陳詩芸表示,通常每堂課最一開始,她一定會問孩子們:「覺得拍片簡單嗎?」孩子們的回答常常是覺得簡單,「不就是手機拿起來就能拍了嗎?」然而實際操作之後,總會驚訝「原來要完成一支影片是這麼不容易的!」
陳詩芸舉例,這場活動的地點正好在鳳山宮旁,前一天正好有謝神活動,巨大的廟會音樂很干擾收音,讓孩子們很無奈,聲音都要重新再錄過。她認為這正好是個很好的機會教育,也因為她是電影系出身,會特別著重鏡頭語言的運用,像是天空、廟宇外觀、電線杆等環境鏡頭的建立,讓孩子們知道鏡頭加鏡頭是有意義的。
成果發表用小影展的規模,從海報到映後QA統統到位
在第二天下午,有一半的孩子在努力剪輯的時候,另一半的孩子拿著畫筆恣意揮灑著,認真為自己的作品繪製獨一無二的海報。陳詩芸表示,她希望能夠仿照影展的模式,教室外工作人員會將孩子們辛苦繪製的海報一一張貼在佈告欄上,除了他們產出的短片,台下觀眾也能夠針對影片內容提問,讓彼此衝撞出更棒的火花。
教室外工作人員會將孩子們辛苦繪製的海報一一張貼在佈告欄上。(攝影/王郁梅)
成果發表時,每個孩子都會上台自我介紹,有人從容大方還帶著肢體語言逗笑全場;有人相對害羞,只介紹了自己在短片製作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有人準備了「感言小抄」,從爸爸媽媽到導演老師,及從旁協助的大哥哥大姊姊們都感謝了一遍……到場的家長也各個目不轉睛看著台上的孩子展露微笑,手上不斷按著快門,想記錄下這個孩子們驕傲的瞬間。
陳詩芸導演表示,她跟中華電信基金會一起進行偏鄉學童影像教育許多年,自己也是從基金會另一個系列專案「蹲點·台灣」出身,多年來引導小導演們透過影像說故事,傳授各種實用拍攝技巧,因此看到不同孩子的學習差異,對於數位落差和城鄉差距也相當有感。
「小導演」系列專案至今已經培訓超過400位小導演
從2018年開始,中華電信基金會啟動「好厝邊小導演」系列專案,到今年已經是第7年,即便是在疫情嚴峻的時候,仍然不間斷以線上課程方式教學,以「數位培力、影像扎根」為宗旨,提供孩子們善用數位工具的機會,也讓孩子有機會主動了解家鄉議題,積極關懷自己身邊的大小事,至今已經培訓超過400位小導演,也創作了超過100支短片,小導演除了以海洋保育、部落傳說故事、在地文化特產創作,也會以不同時事議題為主題,像是網路成癮、校園霸凌等。
「好厝邊小導演」活動,透過兩天的活動,帶著偏鄉孩子從零開始,一點一滴用平板產出一支屬於自己的短片。(上圖來源/中華電信基金會提供;下圖攝影/徐岳鋒)
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郭瓊俐表示,基金會秉持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出發點,長期為城市邊陲、山區部落及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服務,透過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數位好厝邊」,扮演資源連結的角色。「好厝邊小導演」活動,目的在於縮短城鄉的數位落差,讓偏鄉的孩子們在專業指導下,從選擇主題、編劇、擔任演員及導演的角色,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完成影音作品;產出作品的同時,孩子們不僅學會如何使用數位工具,提昇自信心,更能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家鄉,對生長的土地產生認同感。
更多信傳媒報導
17年20多次手術 助罕病兒迎向光明 台大顱顏團隊分享重建手術困難歷程
人物》棒球奪冠讓蔡其昌一夕翻紅 台中將出現兩位「副院長」的對決?
台積電面臨千元保衛戰 川普當選以來外資已賣超逾10萬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