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 新市政大樓公辦都更 引資51億
基隆市政府因市政大樓老舊不敷使用,擬在中正路舊公車修理廠建新大樓,考量自籌款高達35億元,又要兼顧基隆捷運預算,因此採公辦都更招商,預計由民間投資51億元合建,但議員質疑是免費送土地給廠商。市府強調,將建置行政透明專區公布細節,並成立廉政平台監督。
為興建新市政大樓,市府推出基隆首件公辦都更案,新址距市中心近,又緊鄰國道1號、台62快速道路,交通便利。市府評估若自行興建須斥資50億元,中央雖可補助3成經費,預算仍相當吃緊,最終決定採公私協力方式,公開評選徵求民間投資興建,目前已辦理招商文件草案公開閱覽,第2季將正式公告招商。
市府祕書長方定安表示,透過公辦都更與民間合作開發,是由市府提供土地、不須負擔興建經費,市府可分回市政大樓與公益設施,這是目前國家對公有土地活化資產的方式。
方定安指出,未來預計興建2棟建物,其中1棟為市府未來辦公廳舍,將分散各地的行政單位集中,地面層則規畫開放空間及餐飲等單位進駐,另1棟則由投資人分回利用。
不過民進黨議員鄭文婷質疑,市府宣稱「不用出資」看似划算,但未來不僅不能收權利金及租金,甚至將永久喪失土地所有權,招商草案沒有向議會報告,市府應立即將相關資料完整揭露於市府官網,供市民查閱。
市府副發言人張家馨表示,市府都發處、政風處及地檢署已合作成立廉政平台,秉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也將建置行政透明專區,歡迎市民與外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