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若缺生活美展 江坤起楊慶林聯手

藝術創作者江坤起楊慶林,日前在台南辦了一場《大成若缺展》。他們把生活物件回收再造,幻化成具有藝術性的擺飾品或實用物。無論是鐵件燈具、插花,或陶板、香插,都透過巧思和手做,創造出無與倫比的生活藝術品。

圖/TVBS
圖/TVBS

記者凃鴻恩v.s.生活美學工作者江坤起:「大成若缺生活美展江坤起楊慶林聯手,我發現你已經把你的東西掛出來,忍不住就開始在戶外點著了,這是你的,對,這小組作品事實上滿有趣,可大可小,藉由鐵鍊,它可以形成一個不同的氛圍。」

記者凃鴻恩v.s.生活美學工作者江坤起:「你這樣隨便勾一勾,我覺得好像很輕鬆寫意,但是一朵花就出來了,然後上面就有火,好像這裡有一個圓,花好月圓。」

記者凃鴻恩v.s.生活美學工作者江坤起:「所以這個花架是你幫它加進去的。」

生活美學工作者江坤起:「整個媒材上面有不鏽鋼,鏽鐵跟櫸木的那種歲月感,這個不鏽鋼上面是有字嗎,對,就空山不空。」

記者凃鴻恩v.s.生活美學工作者江坤起:「就冰冷的東西,你加上植物之後,我們就發現它的顏色,屬性就被調和起來了,有時候我喜歡那種對比的張力。」

記者凃鴻恩:「這個鐵這個也是鐵,那蠶寶寶呢。」

生活美學工作者江坤起:「蠶寶寶現在材質是銅,但是它原型是用手捏,之後再翻鑄成銅,所以我是用精雕油土,雕塑原型之後再脫臘鑄造鑄成銅。」

記者凃鴻恩v.s.生活美學工作者江坤起:「我把蠶寶寶放在上面讓你來插它好了,好OK,大概就是這樣,很有味道,所以這是沉香,對。」

記者凃鴻恩v.s.生活美學工作者江坤起:「老師我覺得很有意思是你的燭,都是一點點,小小的,但你的背景物卻這麼大,裡面是有LED光條,真的真的。」

記者凃鴻恩v.s.生活美學工作者江坤起:「所以在家裡可以當夜燈就對了,也可以變成家裡的裝置藝術,再來,也可以這麼玩法。」

記者凃鴻恩v.s.生活美學工作者江坤起:「雖然它只是一隻小蝸牛,可是它登頂,而且它還是金身登頂,再來就是那個叫什麼,一步一腳印,能夠逐夢而踏實,好,我想知道這山裡面有什麼樣的秘密,差點把它弄斷。」

記者凃鴻恩v.s.生活美學工作者江坤起:「江坤起在學校學美工,在專業藝廊服務很久,看的展很多也擅長佈展,後來乾脆自己動手做出來闖闖江湖。」

記者凃鴻恩v.s.生活美學工作者江坤起:「你家3樓竟然有這種步道石板步道,就希望有個庭園但是還是沒有辦法,就覺得有一片綠地,好像是樓外樓天外天的感覺,往上看這裡有天光,這個木頭你也沒放過它,這個一般是鋸木廠他們的廢料,但是對我來講它就是寶。」

《大成若缺》還有楊慶林的創作聯展,二人皆來自陶鄉鶯歌。

記者凃鴻恩v.s.陶藝創作者楊慶林:「斑駁的泥土,但它是怎麼做上去的呢,是什麼材質。」

陶藝創作者楊慶林:「它本身就是陶土,那陶本刷在這個畫布上,乾了之後它就會產生自然的龜裂感,那在完成龜裂之後,我會把畫面依自己需求,把它一片一片的剝落。」

這裡有一件很特別,我覺得它很像一個大的「派」的感覺,是,它也是一件紙漿土,你可以從側面看到它有堆疊的效果,很像我們講的沉積岩,你可以看到一些刮痕跟纖維感,這只有紙才能達到。」

記者凃鴻恩v.s.陶藝創作者楊慶林:「但這東西有點像,那個外星人留下來的痕跡,在麥田上面(麥田圈)的作畫,這個也是燒了1230度也是很耐。」

記者凃鴻恩v.s.陶藝創作者楊慶林:「你沒有剝之前,全部都是黑色的是不是,對,然後底部這個白色,是先上了一層底的GESSO(打底劑),然後透過剝這件事情,就看到底部的白。」

記者凃鴻恩v.s.陶藝創作者楊慶林:「60%的土40%的紙,土是陶土,對,陶土。」

陶藝創作者楊慶林:「我比較喜歡它在不可預期下,出現龜裂一些效果反而更有生命力,所以你喜歡晴朗的天氣做,對。」

楊慶林是台北教育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畢業,美術科班出身後來轉攻陶藝。

記者凃鴻恩v.s.陶藝創作者楊慶林:「剛好這邊有一條運河,它就有點像漣漪的感覺,它也有點像蛋糕上面的紋理,對,沒錯,這個是用蛋糕的刮板做的。」

記者凃鴻恩v.s.陶藝創作者楊慶林:「它下面的黑影特別迷人,對,就是我們不一定要去看到,它原來的實體,不是注重在這邊,而是它這個邊會讓你有不同的想像。」

記者凃鴻恩v.s.陶藝創作者楊慶林:「老師秋冬天涼時你會喝清酒,你不覺得這從喉嚨下到肚子,那種溫暖的感覺,哇,好香甜喔。」

在手做綠蝸牛和沉香飄然中,藝術家們交流著酒香和茶韻,藝術與生活無距離交融。

更多 TVBS 報導
史博館常玉特展 巴黎學派燦爛同框
台東光祭自然光域 知本溫泉添光著色
韓振之迷你小金工 小機器人風貌繽紛
木工車床走向藝術 楊佩曦開闊木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