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肩痛難眠 揪旋轉肌腱斷裂

醫師姜良諭表示,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可改善肩膀疼痛。(員榮醫療體系提供)
醫師姜良諭表示,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可改善肩膀疼痛。(員榮醫療體系提供)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一名70歲婦人右肩膀痛到無法入睡,甚至無法拿筷子;檢查發現除右肩旋轉肌腱斷裂嚴重,肱骨也已部分壞死。經接受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後症狀改善,已能拿筷子吃飯,晚上也能入睡。

員榮醫院骨科醫師姜良諭表示,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與傳統人工肩關節其結構設計相反,不像傳統人工肩關節依賴旋轉肌腱的功能,而是能夠讓患者自行活動。原本球狀的關節結構應該位於肱骨頭上,反式人工肩關節的球狀設計則是安裝在肩胛骨的肩盂上。

姜良諭說,患者手術後疼痛改善許多,肩膀上舉角度也從原本約30~40度提高到90度。這類患者術後經2、3個月復健,通常可以舉高到 120度、甚至更高角度。

姜良諭提醒,如果肩膀持續疼痛、甚至夜間疼痛加劇,並且上舉角度越來越受限,建議及早就醫檢查與治療。在初期症狀較輕時,可透過再生治療或注射治療即可獲得初步緩解;情況嚴重則需要微創關節鏡肌腱修補手術恢復功能。如果病情發展到關節變形甚至壞死,可能需要考慮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重新恢復肩膀功能。

姜良諭表示,根據文獻,頻繁或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讓肌腱與韌帶變脆,增加撕裂風險(越破越大洞);特別是肩膀部位,過度注射可能導致旋轉肌腱受損或斷裂,嚴重還會導致肱骨頭部分壞死,使疼痛與活動受限問題惡化。

姜良諭說,這種情況與類固醇劑量、使用時間及個人體質有關,建議不要一味依賴類固醇注射來緩解肩痛。若肩痛持續,應考慮物理治療、肌力訓練、口服消炎藥,或選擇PRP(富含血小板血漿)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水注射等增生治療。必要時使用類固醇,應遵循醫生指導,避免頻繁注射(每年不超過2次),並搭配適當復健,定期檢查以監測骨骼與關節健康,減少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