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腸病毒不治 醫憂「伊科」再起

疾管署25日公布,國內新增今年第二起腸病毒死亡案例,為北部未滿一個月新生男嬰,發病一周即不治,因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死亡。(鄭郁蓁攝)
疾管署25日公布,國內新增今年第二起腸病毒死亡案例,為北部未滿一個月新生男嬰,發病一周即不治,因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死亡。(鄭郁蓁攝)

腸病毒尚未進入流行期,但疾管署25日公布,國內新增今年第二起死亡案例,為北部未滿一個月新生男嬰,發病一周即不治。今年累計3例重症含2例死亡,全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均為出生未滿一個月新生兒。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警告,國內育齡婦女體內多無伊科病毒抗體,今年恐怕會大流行,該型別容易造成新生兒重症死亡,家長得提高警覺。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該男嬰為早產,2月中旬因呼吸窘迫情形收住兒童加護病房,3月中旬出現血氧低、心搏過緩、肝炎、血小板下降等,因敗血性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發病後一周不幸過世;經檢驗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由於家庭接觸者和新生兒病房均無人有症狀,感染源待釐清。

呂俊毅表示,過去每年4月腸病毒才會開始流行,於6月到達高峰,但去年年底開始就出現重症,且並非熟知的克沙奇A16型、71型等,而是伊科病毒11型,這類病毒多發生在小嬰兒身上,有別於一般型,不會發生典型手足口病,而是特別容易因發燒、腦膜炎而出現重症。

呂俊毅表示,伊科病毒多年沒有流行,台大小兒科針對育齡婦女進行臍帶血研究發現,國內育齡婦女體內伊科病毒抗體陽性率非常低,但另外兩種克沙奇B3型、EVD68型就很高,「這是嚴重警訊!」顯示婦女很少感染伊科,也就是沒有抗體保護寶寶,推測目前重症多,與現在寶寶很多都不具有伊科病毒保護力有關。

另外,流感疫情終於趨緩,疾管署表示,上周新增24例重症、11例死亡,其中8例未接種疫苗,新增病例及死亡個案均以感染H1N1為多。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近日氣溫變化大,社區傳播風險仍持續,仍要注意重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