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台灣學生國際公民素養、電腦與資訊素養評比名列前茅




教育界的盛事,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舉辦為期兩天的「2024教育政策研討會」,以「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台灣優質教育的願景與發展策略」為主題,廣邀國內外學者及教育專業人士共同探討台灣教育發展的未來藍圖。

本次研討會共設有四場國際知名學者特邀演講及四個子題引言討論,並於最後進行中外學者共同參與的圓桌論壇。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費雪博士(Dr. Fisher)於開幕演講中強調,教師應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並提出六種自主學習能力,包括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選擇合適工具、尋求回饋、監測進度等,為學校推動自主學習提供了具體實踐方案。

台中教育大學校長郭伯臣則以「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為核心,分享了數位學習對個人化學習的重要性。他引用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國家的數位學習趨勢,強調台灣應善用數位化科技來支持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並建議加強數位學習平台、教師支持系統以及教學互動裝置的建設。

圓桌論壇環節,由黃昆輝教授主持,邀請教育部葉丙成政務次長、台東縣均一國際教育實驗高中汪履維總校長、國立屏東大學王慧蘭教授等國內外學者參與,大家對台灣未來以「因材施教」為主軸的教育發展策略表示高度認同。學者們一致認為,只要加強政策制度、提升師資質量,並充分利用數位科技,台灣的教育將能夠在未來實現更大的突破。

此外,台師大教務長劉美慧教授在會中發表的研究也指出,台灣在過去30年中已逐步發展出「多元差異共融」的教育政策,並強調如何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解決差異化教學普及度不高等實務問題。

劉美慧補充,台灣學生在國際公民素養評比、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電腦與資訊素養評比等在世界上都表現名列前茅,她把社會領域課綱傳給國外學者,被大讚台灣公民教育非常有組織,甚至還有瑞士媒體因此撰文「為什麼台灣能瑞士不能?」足見台灣的教育很強。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Chia Ti Yong則在演講中指出,現代教育必須強調多樣態素養,並融入數位工具及專案學習,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在全球化與數位化的環境中具備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

在會議結束時,黃昆輝教授在致詞中表示,台灣教育的發展必須以「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為基調,這不僅是學校課程與教學的問題,更是一個涵蓋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整體教育問題。他呼籲政府部門需在系統性、階段性和策略性的規劃下,推動教育政策,確保「公義」與「卓越」的核心價值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