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旅美學者廖偉民教授對台灣光電教育心繫40年 不忘初衷
2025年陽春三月天,迎來了4 0餘年前,一手擘畫聯合大學(前身為聯合工專)光電系成立,卻無緣看到它茁壯成長的旅美華人光電教授廖偉民。伴隨著他的親人、好友等觀禮貴賓,以及聯合大學師生翹首盼望,一睹「光電教育之父」風釆的他。
廖偉民教授對40年前創系往事記憶猶新,侃侃道來。
年輕時代一起在美國深造丶創業,卻多年未見的老友前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博士,甫自美返台探親的化工博士周永年,同被邀請來見證此一光輝時刻。氣氛是如此溫馨感人。豈是「人間有溫情」一句話堪比擬。
當天,位於苗栗的國立聯合大學,舉辦「廖偉民教授奬助學金頒贈儀式」。
典禮上,衆人聆聽這位曾經一手擘畫「台灣光電教育發展計劃」的旅美博士廖偉民,娓娓道出他當年推動台灣光電教育的初衷。時隔40餘年,他不忘初心,不但回到聯合大學(改制前的聯合工專)捐贈獎助學金,還道出他對台灣科技教育的深厚關懐與長遠期待。嬴得了聯大全體師生賦予「光學教育之父」的美名。
廖偉民教授的親友團,不遠海外內,同來恭賀此一光輝時刻。
廖偉民生自敍一生受惠於四個國家。他生於中國,在香港九龍長大,考入台灣大學物理系,後來在父親的期望下赴美發展。為了回報美國的教育與機會,他在當地創立光電系,培育無數優秀人才。
遠在1962-1964年,時年20歲的他,以僑生身份在台大唸物理系,啓蒙甚早的他,就認定「台灣需要發展光電教育」。因為光電學是製造業的基礎,有製造業才是國本,也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隨後,他因家庭由香港遷居美國,他也就負笈美國繼續深造,一直到在美拿到博士學位。在美國教授光電學系期間,他曾應邀來台在中山科學研究院講課,發現台灣的光學教育雖然重視理論,但缺乏與製造業的實務連結。
聯大光電系年輕學子津津有味,聽取他們所不知的4 0年前創系往事。
當時對台灣理工人才栽培十分有眼見的總統府資政李國鼎適逢創辦「聯合工專」(聯合大學前身),李資政和當時的聯大校長陳為忠極力邀請他回台推動光電工程教育。
他於1986年來到聯合工專,開始著手創立光電系。他曾耗時兩個多月撰寫計畫與大綱,克服層層挑戰,最終獲得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聯合工專光電工程科,這也成為今日聯合大學光電工程學系。
透過一程海外旅遊的邂逅,本文作者(中)把三位當年在美攻讀博士及創業的失聯老友串聯一起相見歡。(左一為陳振貴教育博士,右一為周永年化工博士,右二為廖偉民物理博士)
在創立科系之初,廖教授還親自自美返台培訓多位教授,確保系所的穩定發展,為台灣光電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礎。
睽違4 0年,廖偉民教授首次親臨他親手擘畫成立的聯合大學光電系,他專注傾聽簡報,全程視查實驗設備。有感於該系目前發展健全,充分走在時代尖端。
他在欣悅之餘,鼓勵聯大學子,不僅要在光電領域持續精進,更要關注人工智慧、自動化與太空科技的應用,積極投入產業創新。
為了迎接A l時代的來臨,鼓勵更多的跨界發展研發,廖偉民教授除了捐贈光電系202萬元,也加碼贊助該校資工糸102萬。希望創造更多的跨界發展機會。
「希望你們比我們這一代更成功、更快樂!」廖教授如此勉勵學生,期許學子們勇於迎接挑戰,開創更輝煌的未來。
聯合大學侯帝光校長致詞,也感性地指出:感謝廖教授無私的分享與奉獻,並強調廖教授的經歷不僅是一段個人奮鬥史,更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典範,激勵著聯大學子勇敢追夢。
此外,他的懿行風範,也顯現了老一代海外學人,心繫學術研究之傳承,樂善好施,提掖後進的真性情。為後代學子帶來了最佳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