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農事休耕期 親子共學挹注人文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教育不能等,但是對住在尼泊爾的貧困家庭來說,填飽肚子更為重要,所以常常到了就學年紀,家長還是把孩子留在身邊、去忙農事,這種教育觀念如何慢慢改變?慈濟志工想出一套做法。
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捧著水球,深怕一不注意就掉到地上,這可是要模擬母親懷胎的寶寶呢!
馬來西亞慈濟教聯會老師 李玉清:「我們讓孩子們感受到說,其實媽媽照顧你們是很辛苦的,雖然你們只是懷胎1個 2個小時,其實媽媽是帶著你10個月,是讓他感受到說,媽媽培育 養育之恩 ,我們要怎樣來回報媽媽。」
帶動親子共學,慈濟志工在尼泊爾 迦毘羅衛市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浴足、餵食等謝親恩活動。
慈青 羅比娜:「這類型的活動 我從沒經歷過,也沒人教我們 所以我們不懂,也沒練習過 但當我教導或,指導他們(孩子)時 我非常開心,且感到幸福 (今後)他們會學習,並與父母一起練習。」
家長 薄伽梵:「我以前從未參加過類似的活動,對我來說 這是一次全新體驗,我非常高興能有這個機會,特別是因為我帶著我女兒,來這裡學習新知識。」
目前正好是迦毘羅衛的休耕期,家長才能騰出時間陪孩子一起出席,而這次的活動也幾乎都由本地人文教師策畫,星馬志工則傳承經驗、陪伴成長。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陳薇茹:「很多時候 他們就是缺乏一個機會,所以 這次就讓他們去嘗試一下,他們(自己)規畫活動的效果是怎麼樣 ,他們的感受特別深,這樣子更有信心去把事情做好了。」
馬來西亞慈濟教聯會老師 李玉清:「家長的部分 除了讓他知道,孩子的成長需要你的陪伴之外,也讓他看到 你想要孩子好,你自己本身要做一個好的榜樣。」
親子經過三個多小時的緊密互動,有些家長觀念上轉變了,也更注重孩子的受教權,期待這股希望的力量,繼續在社區擴大。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小兒麻痺顧弱妻 三口之家住帳棚
尼泊爾一村一協力 看見小村莊在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