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毒蠍傷人逾20萬件 科學家開發抗毒血清
研究人員小心翼翼地拿起鑷子,夾起藏在枯樹皮底下的蠍子,這種黃蠍是巴西最致命的動物之一,也是巴西特有種,身長約5到7公分,全身呈現淺黃色或是棕黃色,尾部為分節狀。
根據巴西衛生部的調查,在2019年,被有毒的爬行動物咬死的人數有155人,而蠍子就占了95人;而在2023年,因為被蠍子螫到導致死亡的人數有152人,比被蛇咬死的人還多了12人。
生物學家戈爾多尼指出,「血壓升高、勃起異常、心臟問題、肺部問題,這些臨床併發症最終可能導致死亡,尤其是兒童。」
位於首都聖保羅的布坦坦研究所,實驗室裡養著數百隻黃蠍,這裡的研究人員要為擁有2.12億人口的巴西,找到抗蠍毒血清。
雖然黃蠍的體型小,但牠們不需要雄性就可以繁殖,母黃蠍每年生產一次,一次就可以產下20隻到40隻的小蠍子;再加上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和炎熱多雨的天氣,讓蠍子的新陳代謝加快,繁殖速度也跟著愈來愈快。
此外,人類大量砍伐森林,城市擴張後的結果,就是蠍子的自然棲息地喪失,迫使牠們往城市裡尋找食物;尤其是巴西的街道到處都是蟑螂,而這是蠍子最喜歡的食物之一。
實驗室專員基亞裡洛指出,「蠍子非常適應城市的環境,我們應該採取措施防止牠們的存在,包括不要將廢物丟棄在不適當的地方,因為垃圾會吸引蟑螂,而蟑螂是蠍子的主要食物來源,我們必須避免為這些動物提供藏身之處,不要在院子或是花園裡堆垃圾。」
專家說,城市擴張破壞了原本的食物鏈,讓蠍子在巴西的分布範圍比蛇類更廣,對人類更具威脅。此外,人類如果被巴西黃蠍咬到,牠的毒性會引發人體多種異常反應,可能會因為心肺衰竭或是肺水腫等症狀死亡,而且毒發的時長通常不到1天,最快可能1個小時之內就會失去生命。
實驗室專員基亞裡洛指出,「城市正在不受控制地發展,導致這些動物的主要掠食者消失,有多種鳥類會捕食蠍子、壁虎、青蛙和袋貂,那些以蠍子為食物的動物,有助於控制蠍子的數量,但在城市裡,這些食物鏈碰不到一塊。」
根據布坦坦研究所的數據,2023年被蠍子咬傷的事故超過20萬起,如果血清短缺,死亡的人數可能會更多。因此,只要民眾發現蠍子並且舉報,研究人員就會趕往現場,將蠍子帶回實驗室,以便產生新的抗蠍毒血清。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1公斤」國際度量衡將重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