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衣物再生 脫色技術再進化
衣服快時尚,買得快、丟得也快。講求環保,回收寶特瓶製成衣服、已經廣泛運用,但即使所有寶特瓶運用到紡織產業,量也只夠供應14%的原料。因此有另一種環保法門、脫色,也就是將紡織品的顏色去除、再利用,不過目前常用的技術、只能去掉85%,顏色不夠白、過程還耗能、有汙染,於是工研院研發出新方法,脫色率達99%,還能減少碳排放。
「其實這兩塊原本是一模一樣的布,只是我把它剪一半。」
所謂一模一樣,不只是材質,原本連顏色都一樣,現在其中一部分、卻白的像從沒染過色,這是工研院研發的、紡織品脫色技術。
工研院材化所研究員 莊仲揚:「水性的脫色促進劑,跟我們的布料,然後放置在反應器裡面,經過加熱之後,就可以實現脫色的效果。」
步驟超簡單,經過高溫2到4小時,拿出來就是一塊白色布料。關鍵技術在於、透明如水的藥劑。
工研院材化所研究員 莊仲揚:「它主要是水成分,把所謂布料的結構撐開,讓裡面的染料洗出來,另外(裡面)我們還有(加)一些,有一些比較高親和性的化學品,讓它去 染料跟它親和之後帶出,洗衣乳怎麼作用,脫色劑的作用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脫色技術、國際間不是沒有,但效率不好,最多只能去除85%,像這款卡其色布料,經過處理、還是黃黃的,而且過程要使用160度超高溫和有機溶劑,對環境、碳排都是一大負擔。
工研院材化所組長 張昌榮:「有機溶劑第一個一定會有,VOC(揮發性有機物)的問題,然後再一個是,它對於材質本身,一定會有一些降解跟破壞,那我們採用的技術是,全部都是水性的部分,完全沒有任何的有機溶劑,操作的加工溫度盡可能地往下降,低於水的沸點,也就是在90℃左右。」
即使是脫色完的廢水,也不用擔心,可以依照現行、染整廢水來處理,碳排放比過去技術減少35%。有了這項發明,未來舊衣能有更多可能,也讓紡織品內循環、再往前跨一大步。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接受自己不完美 玻璃娃娃陳聖傑熱愛生命
老大人玩具工廠 環保玩具回饋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