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貼錯!暖暖包放這才溫暖 5部位冷到「百病生」 3招不插電被窩超暖

寒流來襲,你的保暖措施到位嗎?中醫提醒,身體有5個部位不能受寒,並建議將暖暖包放在特定穴道,補充人體元陽。此外,台電粉絲團也分享3個不插電就能暖被的小撇步,既能鎖住熱能,又安全環保,讓你溫暖過冬。

 

5個身體部位千萬別冷到

氣溫不斷下降,中醫師林巧薇提醒,除了做好防寒措施,以下5個身體部位千萬別冷到:

 

1.腹部

林巧薇解釋,女性重要的溫養穴道如氣海、關元、中極、子宮等都在腹部附近,一條任脈就走在肚臍中央,如果受涼,寒冷會導致肌肉組織緊繃收縮,恐易引發痛經、月經不調等相關問題。另外,有胃病史的人也要注意上腹保暖,避免因寒涼引起胃痙攣疼痛。

 

2.腳部

中醫上有六條經絡通過腳部,且中醫素有「上病治下,百病治足」的說法,且腳部也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因此提醒,務必要穿著厚襪子,避免光腳直接踩地板,否則寒氣容易透過腳底板滲入體內。

 

3.脖子

中醫說「頭為諸陽之會」,陽氣會通過脖頸處往上來到頭部,除了頸動靜脈之外,此處的肌肉如斜方肌、胸鎖乳突肌等,常常也是入冬時造成落枕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因為肌肉受寒,收縮痙攣,血管也收縮,導致血液供應不足。

 

4.關節

林巧薇說明,膝關節為皮肉磽薄之處,其周圍神經血管對於溫度變化十分敏感,受涼之後,會使局部周圍血液循環供應變差,組織缺氧久了會釋放一些炎性物質,容易造成局部有慢性疼痛。所以,不要再穿破洞牛仔褲了,尤其破在膝蓋上!

 

5.肩膀

林巧薇提到,若年輕的時候喜歡穿一字領,老的時候可能要保養一下肩關節,小心五十肩問題。她解釋,五十肩又稱為「肩凝症」屬中醫痺症,主要是因為陽氣漸損、氣血不足,肌腱、韌帶、肌肉失去濡養,脈絡不通故有此病。

 

暖暖包放「腰後」補人體元陽

另外,想用暖暖包保暖的人,林巧薇分享腰部有「腎俞」、「命門」、「腰陽關」等穴道,這些穴道能補充人體的元陽、火氣,冷的時候可以暖一下。

 

腎俞穴:第2腰椎旁開1.5寸(兩側都有)。

 

命門穴:在腰部,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腰陽關:在腰部,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不插電也超暖!3個冬季必學被窩保暖招數

另外,台電電力粉絲團近日也在粉專發文,分享了3個不插電就能暖被的小撇步,不僅能有效鎖住身體熱能,更是安全又環保的保暖方式。

 

1.在床墊上鋪毛毯鎖住身體熱能

台電電力粉絲團指出,只要在床墊上鋪一層毛毯,毛茸茸的那一面貼身,就能有效減少身體熱能從床墊散失。這個簡單的小動作,不僅能讓身體感到溫暖舒適,還能避免因為被窩冰冷而影響睡眠品質。

 

2.睡前搖晃棉被

除了在床墊上鋪毛毯,睡前不妨花點時間搖晃棉被。台電電力粉絲團表示,透過搖晃的動作,可以使棉被內的棉絮舒張,讓棉被變得更加蓬鬆,進而提升保暖效果。此外,也建議要記得適時將棉被曬一曬,以保持棉被的乾燥與衛生。

 

3.放熱水袋或不鏽鋼水龜暖被

對於怕冷的民眾來說,冬天睡前不妨煮一壺熱水,倒進熱水袋或傳統的不鏽鋼水龜中,再用毛巾包好放進被窩裡;這樣做不僅能快速暖被,熱水袋和不鏽鋼水龜還能重複使用,不插電又環保。不過,使用時要特別留意避免燙傷,盡量不要與人體肌膚直接接觸。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林巧薇中醫師.台電電力粉絲團

 

更多健康2.0報導
不是減肥不夠努力 每個月都胖2公斤其實是「這原因」
坐骨神經、腰椎痛?看手腳就知道!中醫博士授「1湯品」還可防骨鬆
出現「5症狀」恐是腸漏症警訊!專家教你吃6營養素顧腸道、緩過敏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