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亞事件談言論自由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Phil Smith

「世界在轉彎,世界在改變,但有一件事始終不變。在我生命的這些年裡,有一件事始終不變,無論你怎麼掩飾都是不變的:善與惡的永恆鬥爭。」這是美國詩人、散文家和劇作家艾略特(T.S. Eliot 1888─1965)作品《岩石》中的一句話。

人類必須接受世界的變化,但同時我們也不應該接受這種變化以某種方式,合理化從從善走向惡的過程。

當今主導我們生活那些咄咄逼人或是胡扯的言論,很大程度是社交媒體影響下的產物,這顯然讓世界變得更加危險和不穩定。當然我們都接受世界會不斷變化,但為什麼我們必須接受它變得越來越糟糕?

人們對真相和言論自由的理解已經非常模糊,以至於很多人只是聳聳肩說:「啊,反正我們現在就是活在後真相時代。」這句話竟然能夠存在非常荒謬:我們真的能接受說謊是可以的事實嗎?這難道不會破壞法治和道德?

言論自由得來不易,不可曲解濫用

就拿言論自由來說吧,這是民主國家艱苦爭取來、長期珍惜的一項權利,但地球上八十億人口中的許多卻無法享有。最近一名與台灣人結婚的中國女子在台灣的居留證被吊銷,並被要求離開,這則佔據好幾天頭條版面的新聞,更凸顯了這個問題。

在檢視言論自由到底是什麼,以及如今人們對言論自由的理解如何被扭曲(主要是那些掌握政治權力的人所扭曲的)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中配亞亞事件的細節。

亞亞在抖音上說台灣是一個糟糕的國家,中國完全有能力攻擊並佔領台灣,也應該這樣做。如今她聲稱她的人權受到了侵犯,因為根據台灣憲法,她擁有言論自由,這些言論都是受保護的。

你不禁要想,如果她認為台灣是一個如此糟糕的地方,那麼為什麼她留在這裡而不和家人一起返回中國?不過這是另一個問題了。無論如何她聲稱自己的言論自由權受到侵犯是錯誤的,因為言論自由不是絕對。

中配亞亞煽動中國以武力佔領台灣

我是記者,不是律師,但看來她被驅逐並不是因為主張台灣應該是中國的一部分,而是因為主張中國應該用武力佔領台灣。煽動叛亂的廣義定義是「煽動人們反抗國家或君主權威的行為或言論」,因此從法律角度來看她的辯解都站不住腳,她被驅逐出境實因言論涉及煽動叛亂的範疇。

然而她得到了國民黨的大力支持,此時你不需要是個天才,就能歸納出國民黨的動機。基於過去幾個月國民黨在台灣立法院的言行,除了最愚蠢的人之外,明眼人都很清楚國民黨正在積極努力幫助中國控制台灣。然而國民黨立黨精神就是對抗共產黨,這真是完美的諷刺。

「憑著他們的言行,就可以認識他們」是《聖經》馬太福音的釋義,意思是根據人們的作為來判斷他們的性格和真實性,而不僅僅是根據他們的言語或外表……我離題了。

中配亞亞只是在追求抖音流量和觀看次數以及隨之而來的金錢,或者她是北京派來潛伏的人員顯然有待商榷,但你一定會有這個問題:有個人的作為讓目前的生活全毀了,家庭被拆散了,難道這個人不期望得到回報?

你可以稱這個說法是陰謀論,但即使面臨被遣返出境的命運,她仍在記者面前尋求曝光與聲量,這很難不被視為期望獲得某種獎勵的行為,要不然另一個解釋就是她根本蠢得跟石頭一樣。

在我看來,亞亞被驅逐出境是正確的,而且在台灣尋求推動中國接管,特別是透過武力接管的此類人,越少越好。

台灣廢止《懲治叛亂條例》是正確之舉

這個事件點出了一個問題:有些國家有嚴格的叛亂法,可以用來扼殺言論自由,台灣沒有。鑑於來自中國的長期威脅,是否應該加強此類規範?對台灣來說,這不僅僅是對政府的威脅,更可能意味著炸彈、入侵和大規模屠殺平民。

自1987年7月戒嚴結束以來,台灣廢除了嚴格的《懲治叛亂條例》,擁抱民主,高度重視言論自由。或許經過這起中配鼓吹武統台灣的事件,政府需要重新審視未來如何謹慎定義和處理煽動叛亂的言行。

在國民黨仍保有微弱的議會多數席位,並積極尋求與中國建立更緊密聯繫的情況下,這一點似乎希望不大。但當這個情況發生變化時,或許當局應該重新審視這一點,並巧妙處理在其他民主國家以另一種形式存在的煽動叛亂法。中國經常對台灣人民發出直接暴力和戰爭威脅,這種考量有其意義,雖然要如何取得平衡無疑十分棘手。

基本上台灣放棄嚴格的《懲治叛亂條例》是正確的,因為這些法律很容易被濫用來壓制民主,而且在歷史上也曾被用來壓制民眾,阻止對現任政府的反對勢力。

在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期,國民黨曾有效運用《懲治叛亂條例》,這個時代於1992 年9月隨著《刑法第100條》的廢除而結束,該條文允許起訴「反國家」活動。這其中存在一個關於是否需要修改「叛亂」代碼的問題,尤其是考慮到面對的敵人都是同一個:中國。

印度和香港當局都廣泛運用煽動叛亂法對付異己

無庸置疑煽動叛亂法對於阻撓反對派團體特別有用,印度和香港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香港,這項百年老法被廣泛用於起訴民主活動人士,尤其在北京實施《國家安全法》之後,這些定罪引發了人們對言論自由影響的擔憂。在印度,煽動叛亂法仍然是當局用來將異議者逮捕定罪的利器,執政的印度人民黨(BJP)甚至利用這些舊法來打擊記者和活躍分子。

不意外不少煽動叛亂法是殖民時代的產物,很大程度上是英國統治的殖民時代,香港和印度的情況確實如此。不過其他國家也難辭其咎,亞洲大部分地區的這些舊法律都是殖民時代的遺留,無論涉及哪個殖民國。

許多國家都有煽動叛亂法,但大多數國家並沒有實施這些法律,有些國家像台灣一樣,放寬了這些法律的限制或是改變名稱。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在維基百科上搜尋「殖民帝國」的完整清單。順便說一句,美國榜上有名,如今這似乎也是對美國總統川普對格陵蘭和加薩走廊野心的認可了。對沒有研究過這個主題,或因為忙於謀生沒有太多時間研究歷史的人而言,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清單。

言論自由的定義在全球政治中非常重要,而且這是一個被越來越廣泛使用的詞。絕對的言論自由並不存在,因此世界首富馬斯克宣稱自己是「言論自由絕對主義者」很愚蠢,而且他這個宣稱跟他本人一樣荒謬。

在美國,言論自由正受川馬集團敗壞中

在收購推特後,馬斯克立即禁止了一大批他不喜歡的人使用推特,這顯然是一種偽君子的行為。當偽君子並不違法,但它提醒全世界這個人道德敗壞,是個騙子,還當眾行了納粹禮。

除此之外,馬斯克不可能是「言論自由絕對主義者」因為他威脅要起訴美國政治家、前教育家鮑曼(Jamaal Bowman),起因是鮑曼在一次電視採訪中稱馬斯克為「小偷和納粹」。這就是為什麼絕對的言論自由不存在,如果存在,誹謗就不存在了。

除了馬斯克之流毫無意義的言論之外,更為邪惡的是川普的舉動,他目前正在壓制新聞報導,不加掩飾地報復過去批評過他的組織,這一切都以言論自由為掩護。突然之間言論自由變成了一個問題。

舉例來說,美聯社因抵制川普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的要求而被川普封殺,路透社等其他新聞機構以及一些歐洲出版物也受到類似影響。

川普對真相和言論自由開戰,取而代之的只剩下支持他的諂媚媒體,這對中國官方媒體來說無疑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因為他們可以用中國的國際新聞品牌填補這一空白。

就在川普試圖侵蝕美國憲法之際,他對《第一修正案》的攻擊顯而易見。就像希特勒、史達林和毛澤東等之前的獨裁者一樣,川普試圖直接控制輿論。他那些看似無止盡的謊言還會伴隨我們一段時間,直到美國選民恢復理智並拋棄他為止。

(註:第一修正案禁止美國國會制訂任何法律以確立國教;妨礙宗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侵犯新聞自由與集會自由;干擾或禁止向政府請願的權利。)

「民主死於黑暗」是《華盛頓郵報》的官方口號。不幸的是對我們而言,美國這個曾經的言論自由、自由和民主的堡壘,正在進入一個更黑暗的階段,這些權利都處於危險之中,甚至對美國自己的人民來說也是如此。

而面對中國有形無形的步步入侵,「言論自由」如何取捨定義,也將會是台灣極大的挑戰。

作者在路透社工作超過三十年,從歐洲總部外派亞洲後就不再離開,曾任亞洲金融總編,南太平洋總編,南亞總編,北亞總編。退休後的台灣女婿目前旅居八里左岸,對台灣民主充滿興趣,希望能夠提供旁觀者的看法。

國台辦公布台獨名單為哪樁?準備統一後的大清洗

王鴻薇挺中配恐攻:侵略靠白臉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