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傳播畢業製作 融合AI.AR科技看見創新力
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畢業展覽登場,大四學生將四年所學濃縮成精華,放進各自作品裡。今年總共有22件作品,分成影像、平面和行銷三大類,特別是能看見作品融合AI、AR等科技,為作品注入創新力。
慈濟大學傳播學系學生蔡東霖:「我自己本身是一位視障者,看出去的感覺大概就是,相機失焦的這種感覺。」
透過影像傳達自己眼中世界,也藉由視障身分,帶大家認識、他們如何在職場找到一片天。整部影片、長達50分鐘,取景、對焦樣樣到位,蔡東霖不假他人之手,全由自己完成。
慈濟大學傳播學系學生蔡東霖:「如果聲音的話,它其實就只能透過聲音,然後描述去想像而已,透過影片的方式,大家透過視覺,其實這樣子會比較好去呈現,大家比較好去了解。」
慈濟大學傳播學系學生曾煒閑:「我自己去潛水的活動,然後我就會掃描它,它就會出現潛水的畫面。」
慈大傳播學系大四畢展開跑,作品形式隨時代創新,像這種結合AR、帶人身歷其境,是學生自己開發App,將動態、靜態影像結合。還有同學,運用時下流行AI,畫出繪本。
慈濟大學傳播學系學生岳榮凱:「自己也不是專業的,所以我只能去網路上自學,然後每天在那邊畫,最麻煩的是 ,角色的臉型能不能一致,這一本的每一頁,通常都會差不多,100頁這樣修,從100頁裡面挑出這一頁。」
今年總共展出22件作品,不只展示手法有新意,內容發想、也能感受到時代差異。
慈濟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毛榮富:「早些年 我們傳播學系,紀錄片比較多的情況,那一些紀錄片比較多是直接放到,一個社會議題上去探討,那這幾年 包括今年也是,這種自我探索,然後把自我探索放到,一個社會的脈絡底下去看,這個情況增多了。」
慈濟大學傳播學系學生傅莘雁:「「霓虹」就是彩色 彩色的夢,那也承載也代表著大家的夢想,大家想做的事情,那「船」 一部分 我們是傳播系,也借鏡台灣最喜歡的諧音梗,大家就是在這一條,名為傳播系的船上,然後一起航向我們的未來。」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大男孩患罕病 花蓮慈院中西醫合療改善症狀
周六仍涼 中南部溫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