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附中「幸福祖孫志工隊」陪伴長者培訓

秀萍師姊不僅教大家與長者互動時應注意的事項,還包括長者的心態及應對方式,課程生
秀萍師姊不僅教大家與長者互動時應注意的事項,還包括長者的心態及應對方式,課程生

     為讓學生深入體驗長者的生活困難,並學習與長者互動的技巧,慈大附中日前舉辦「幸福祖孫志工隊」行前培訓課程。本次課程吸引了來自高一、高二、國一、國二及國小部共54名志工參與,期望在未來的志工服務中,能帶給長者溫暖與快樂。

楊秀萍師姊和邱麗君師姊帶來的課程,課程中穿插話劇模擬,生動活潑、志工們笑聲不斷。/「身不由己」志工穿上七到八公斤的特殊裝備,並加上沙袋以模擬老人關節僵硬及行動不便。
楊秀萍師姊和邱麗君師姊帶來的課程,課程中穿插話劇模擬,生動活潑、志工們笑聲不斷。/「身不由己」志工穿上七到八公斤的特殊裝備,並加上沙袋以模擬老人關節僵硬及行動不便。

     本學期「幸福祖孫志工隊」的服務對象涵蓋全民養護中心及國軍花蓮總醫院附設照護中心的長者,為確保志工能夠順利與長輩互動,學校特別規劃完整的培訓課程,讓學生可以更貼近長者的心。

志工藉由闖關方式,透過教具體驗,了解老人老化帶來的不便,進而學習同理心。
志工藉由闖關方式,透過教具體驗,了解老人老化帶來的不便,進而學習同理心。

      培訓活動以闖關方式進行,讓志工透過教具體驗長者因老化而產生的身體困難,進而學習同理心。例如,「千里眼」關卡讓學生體驗視力退化帶來的不便,「順風耳不順風」則模擬聽覺神經退化的感受,讓志工們瞬間提高嗓音溝通;「力不從心」則讓學生體驗雙手神經退化的影響,而「身不由己」則透過特殊裝備和沙袋,模擬關節僵硬及行動不便的情境。

「千里眼」是期望同學能瞭解長者會因眼睛功能退化在生活上面臨困擾或不便,進而能同
「千里眼」是期望同學能瞭解長者會因眼睛功能退化在生活上面臨困擾或不便,進而能同

      除了模擬體驗,課程還邀請楊秀萍師姊和邱麗君師姊,以生動的話劇模擬與長者互動的情境,並教授如何設計適合長者的遊戲,讓志工們能在服務過程中帶給長者更多樂趣。此外,課程也涵蓋了長者的心理狀態與應對方式,幫助學生在實際服務時更具耐心與理解力。

「力不從心」體驗長者雙手末梢神經退化,僵直不靈活難以抓取物品,在生活中手不聽使
「力不從心」體驗長者雙手末梢神經退化,僵直不靈活難以抓取物品,在生活中手不聽使

      在培訓過程中,志工們分組討論並設計遊戲,透過實際演示,讓師長即時提供建議與調整。經過半天的學習,志工們不僅提升了服務長者的能力,更充滿信心地迎接即將到來的志工服務活動。

教導志工如何設計遊戲,這些遊戲不僅要有趣味性,更可以幫助長輩們做眼部、手部及腦。/「順風耳不順風」則是體驗長者因聽覺神經退化聽不清楚的感覺;只見個個志工嗓門都變。
教導志工如何設計遊戲,這些遊戲不僅要有趣味性,更可以幫助長輩們做眼部、手部及腦。/「順風耳不順風」則是體驗長者因聽覺神經退化聽不清楚的感覺;只見個個志工嗓門都變。

      本次活動特別感謝楊秀萍師姊、邱麗君師姊、楊宥慈老師、蕭府岳師兄及戴橙恩師姊等師長的參與與指導,讓培訓課程順利圓滿,為學生播下關懷與陪伴的種子。慈大附中李玲惠校長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志工活動,讓學生學會尊重與關懷長者,培養同理心與社會責任感。在與長者互動的過程中,不僅能提升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也讓他們體會陪伴的重要性。未來能將愛的種子散播得更遠,讓社會充滿更多溫暖與正能量。慈大附中「幸福祖孫志工隊」將帶著滿滿的熱忱,投入長者服務,希望透過這份愛與關懷,讓長者感受到溫暖,也讓學生在付出中學習與成長。

秀萍師姊還帶來教具來教志工們如何跟長者玩遊戲,及設計教案。
秀萍師姊還帶來教具來教志工們如何跟長者玩遊戲,及設計教案。

(撰文:王靜誼/攝影:慈大附中教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