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嚴沒有真實感!」在韓台人被提醒才驚覺出事:一直聽到直升機轟鳴聲

南韓總理尹錫悅3日晚間無預警宣布緊急戒嚴,引爆韓國憲政危機。赴韓國留學的台灣人郭襄伶今(10)日接受《風傳媒》跨海訪問時表示,她第一時間沒有發現,是台灣朋友通知「妳在韓國還好嗎?」才意識到事情嚴重,當晚比較有感的是因學校距離韓國國會不遠,期間不斷聽到直升機的聲音,還有很大的吵雜聲;但她也說,這幾天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希望趕快恢復正常。

2024年12月3日,南尹錫悅在全國電視演說中,突然宣布全國進入戒嚴狀態,理由是要「剷除親北韓勢力」,維護自由憲法秩序。然而,該戒嚴令在不到6小時後被國會全體議員一致否決,並要求解除;隨後,尹錫悅宣布解除戒嚴,並撤回投入戒嚴事務的軍隊。此事件引發在野黨啟動彈劾程序,雖然在執政黨國民力量的杯葛下,並未通過,但是目前執政黨號稱將推動「有序下台」等做法,也引爆韓國在野黨不滿。目前,尹錫悅正面臨警方調查,並被限制出境。

第一時間沒有真實感 戒嚴二字「很陌生」

談到當天的場景,郭襄伶表示,這一消息是由台灣的朋友通知她,並且當時身在首爾的她並未立刻感受到明顯的變化。儘管戒嚴令僅維持了短暫的時間,但因為學校在國會附近,不時能聽到直升機的轟鳴聲,感受到軍人前往國會,印象中直升機在學校上空盤旋了三次左右,這使得她和其他學生開始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雖然當晚她未曾外出,但學校附近相關躁動,讓她和周圍的同學感受到了不安的氣氛。

談到事情發生的當下,她回憶說,第一時間對事件並未有太多實感,反而是透過台灣朋友的提醒或聽到外面的噪音後,才意識到戒嚴的發生。郭襄伶坦言,戒嚴這兩個字對於她這一代人來說相當陌生,甚至有些遙遠,自己從未經歷過戒嚴時代,因此對於戒嚴的概念並不深刻,也感覺這樣的局勢發展超出她的想像。像是台灣也是很久之前經歷過,她並沒有想過現在已經2024年,這種情況還會再次發生。

台韓「討論政治」文化大不同 日常生活除塞車影響不大

據韓國媒體報導,最近幾天,韓國在野黨似乎會再提出彈劾總統的案子,而尹錫悅則將權力交給執政黨的黨主席,並有可能會進行「有序的下台」,感覺韓國政局仍然動盪。對此,她表示,對於這樣的情勢感到混亂,無法理解為何事情會突然惡化,並覺得整個局勢就像是預先計劃好的,現在只是在持續進行。不過,她也提到,目前能感受到的比較積極的變化是匯率的波動,目前韓元的匯率是處於低點。

不過,她強調,韓國的文化不像台灣那樣習慣性地討論政治,這使得她在日常生活中,並未直接感受到社會的強烈反應。但是儘管新聞報導了戒嚴令的發布,甚至後續仍造成政治上的影響,周遭的同學與老師並未主動提起此事,也不太會討論,因為韓國文化與台灣較不相同,對於政治話題比較是不會主動談起,所以在學校的討論並不多,實體生活中,也不會直接跟同學討論,所以整體的日常生活的影響不大。

<cite>在韓台人表示,戒嚴過後日常生活並未有太大變化。(郭襄伶提供)</cite>
在韓台人表示,戒嚴過後日常生活並未有太大變化。(郭襄伶提供)

但是,她也提到,由於她就讀的學校位於漢江以南,但生活和活動多集中在漢江以北,近幾天每次搭乘公車經過抗議集會地點時,都會遇到嚴重的交通堵塞,這成為她生活中最明顯的影響。特別是在戒嚴令宣布當天及隨後幾天,因為抗議活動頻繁,交通堵塞的情況更加惡化,這部分比較有感。對於目前的狀況來說,目前她仍對韓國政治局勢的未來走向感到不確定和擔憂,認為目前韓國政局也會有不穩定性,也會希望早日恢復平穩的狀態。

韓國朋友多覺荒謬 國會周遭抗議人數增多

郭襄伶表示,根據她身邊韓國的朋友反應,大家僅普遍認為這件事十分荒謬,但沒有太過於嚴肅對待。戒嚴這兩個字讓人難以置信,尤其是在2024年這個年代,她的韓國朋友們對此事件感到驚訝,並且覺得突如其來。首爾的世宗廣場、國會周遭是民眾集會和抗議的主要地點。她觀察到,尤其是世宗廣場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人士在該處集會,表達對政府的不滿,甚至要求彈劾總統,早在戒嚴令之前就已經存在,並非因戒嚴才開始。她認為,這顯示出韓國人民對現在政府的普遍不滿情緒。

此外,她提到戒嚴令宣布後,世宗廣場、國會周遭的抗議活動人數明顯增多,規模更為擴大。她還注意到,近期弘益大學的學生也參與了抗議活動,包括手持自製旗幟,表達對政府的不滿,並呼籲彈劾總統等。郭襄伶回憶道,當時她透過直播新聞關注國會議事堂內的國會議員要求解嚴的投票過程,注意到韓國網友在直播留言中的反應相當嘲諷。她提到,許多網友並未將此事視為嚴重事件,反而用調侃的語氣評論,例如「現在幾點了還在拍電影」這類諷刺性的留言。

郭襄伶認為,這樣的反應顯示大多數人對戒嚴令事件感到非常荒謬,並未當真看待這場政治風波。郭襄伶表示,雖然她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未受到戒嚴令的直接影響,但她仍注意避免靠近抗議集會的地點,特別是身為外國人,對於戒嚴時可能面臨的風險格外警惕,或是目前有許多抗議活動,外國人靠近都會有風險。她並舉例,戒嚴當下對外國人來說可能是最危險的時刻,這幾天也會持續關注相關訊息,也會選擇盡量遠離相關區域。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