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好吃但超級不健康!最新研究:超加工食品推升失智風險
為了生活上的便利,我們多少都會吃一些快速簡便的食物,例如各式微波食品、火鍋料、零食、即食飯糰。另外,糖果、蛋糕散發的甜美誘惑,也常令人難以抗拒。除了不健康,更令人擔心的是,吃這類「超加工食物」,竟會提高失智風險。
12月5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神經學期刊(JAMA Neurology)》的一項研究指出,如果一個人一天所攝取的熱量有20%以上是來自超加工食品的話,可能加速認知能力減退。
這項研究是在2008~2017年這十年當中,分3個不同時間段進行,研究對象總計有10,755位巴西人,年齡介於35歲~74歲,平均51歲。約55%(5,880人)是女性,53%是白人,半數受過大學教育。
受試者中,無論男女,吃最多超加工食物的人,與吃最少的人相比,大腦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衰退的程度快了25%,整體認知能力減損程度快了28%。
中年是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的重要階段
研究報告領銜作者、巴西聖保羅大學醫學院博士康加福斯(Natalia Gomes Goncalves)說:「飲食選擇對於保養腦部健康,影響很強大。中年是改變生活型態、採取預防措施的重要人生階段,我們在中年所做的選擇,將影響老後狀況。」
他解釋,對於已經出現認知減損者,現階段還不能說吃超加工食物加速他們的認知減損。他們發表的研究,是支持認知能力還健康的人,如果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延緩失智發生。
未參與研究的美國營養與預防醫學專家凱茲(David Katz)表示,這項研究雖是基於相關性,而不是證明因果關係,已經有不少其他的主張,認定了有些認知功能的加速衰減是因超加工食物而來。他認為,巴西的這項研究樣本夠大,追蹤的時間也長,顯見「超加工食物可能有害我們的頭腦」。
研究共同作者、巴西聖保羅大學醫學院老年醫學助理教授末元(Claudia Suemoto)表示,巴西人的卡路里攝取量,25~30%來自超加工食物。此一比率,在美國是58%,在英國是56.8%,在加拿大是48%。
什麼是超加工食品?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訂定的NOVA食物分類系統,將食物和飲料依加工性質、程度和目的,分為四個層級,分別是:
1.未經加工或極少加工食物,例如:鮮奶、蛋、魚肉、蔬菜、水果。
2.經加工的烹飪材料,例如:油、鹽、糖、蜂蜜、奶油。這群食物的加工過程多半是壓榨、研磨。
3.加工食物,例如:麵包、煙燻肉類、魚罐頭、蔬菜罐頭。這群食物的加工過程有煮熟、發酵等。
4.超加工食物,例如:汽水、可樂、泡麵、各種零食、巧克力、冰淇淋、冷凍食品、微波即食食品。這個層級的食物經工業化制式處理,會使用安定劑、防腐劑。
年輕高所得女性最常吃
失智症一開始最常被注意到的跡象就是認知能力減退。認知能力是我們記憶、思考或是下判斷、做決定的能力,影響著大家每天的生活。
先前已經有研究認為,吃超加工食物與長者的說話流暢度降低有關聯;患有第2型糖尿病的年長者,認知能力變差也與超加工食物有關。
現在這項最新發表的研究又提供更多證據。研究讓受試者填寫問卷,了解他們經常飲食的品項;然後在研究過程中規劃的幾個特定時點,讓受試者完成認知能力檢測,分析他們對文字的回想能力、認知能力與運用流暢度。整個研究追蹤受試者的時間,平均長達8年。
研究報告指出,受試者當中,吃最多超加工食物的族群,多是年輕、女性、白人、教育程度較高、收入較多,從來不曾吸菸者,以及不常喝酒的人。
少碰超加工食物,多吃蔬果平衡
常吃超加工食物,除了對認知能力有不良影響,也早被認定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風險。
凱茲說,超加工食物對我們身上的每個部位,整體來說,都是很不好的。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哈佛醫學院神經學教授譚智(Rudy Tanzi)也表示,「超加工食物大多高糖、高鹽、高脂,在全身促進炎症反應。這可能正是身體與頭腦要能健康老化的最重大威脅。」
譚智說,超加工食物因為快速方便,常取代了富含植物纖維的食物。然而,植物纖維對維持腦部健康很重要,可降低與老化有關的疾病風險,像是阿茲海默症等。
如果忙碌的生活中難免要吃一些超加工食物,專家建議同時要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食物,來加以平衡。末元提到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確保飲食的品質,那就是自己煮食,「人們常說沒空,其實自己烹調食物並不會花太多時間。考慮到保護你的心臟健康,腦部遠離阿茲海默症威脅,更是值得。」
她特別忠告:「別再買經過超級加工的食物了」。加拿大心臟及中風基金會也建議,增加在自家煮食的時間,可以幫助減少攝取超加工食品。
資料來源:JAMA Neurology、CNN、Medical News Today、美國國家衛生院、加拿大心臟及中風基金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