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迎韶光 戲曲熱騰騰
記者黃朝琴/專題報導
4月迎來春日韶光,表演藝術好菜上桌。《女王的名字》重探慈禧多重形象,傳統與現代火花碰撞;懸疑推理偶劇《甜眼淚》,取材臺灣早年社會案件;當管風琴女王遇上小號天王,保證《迴聲》不同凡響;北市國《悲喜同源》寫情敘景,樂由心生深情燦爛;《日夜顛倒的唐吉訶德》重塑現代冒險者,衍伸想像與妄想的辯證。
《女王的名字》 重探清末「慈禧」多重形象
臺灣戲曲藝術節、國家兩廳院共製《女王的名字》11至13日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導演王嘉明與編劇陳健星聯手,為京劇名伶魏海敏打造,重探清末最有權勢女人「慈禧」多重形象,由魏海敏飾演「慈禧」為漩渦核心,帶出圍繞她身邊不同角色,也引出慈禧不同面相,崑曲小生溫宇航與劇場天后徐堰鈴以強大表演功力撐起「慈禧」的氣場,外加京劇武生戴立吾、劇場演員林家麒、刀馬旦呂家男共演,基於史料、歷史事件,輔以民間軼聞甚至星座星盤,還原她作為一個女子的模樣,在史實的養分與罅隙中「製造」慈禧這個人物的寫實與虛幻。
《甜眼淚》永續劇場 打造成人版暗黑童話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甜眼淚》永續劇場,11至13日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演出,編劇詹傑、導演鄭嘉音攜手,以臺灣早年真實社會案件為靈感,從一個10歲小女孩的日記視角,抽絲剝繭解開事件真相,看人生多舛的母女建構一個美好但蘊藏殘酷現實的世界,原本像公主的媽媽,越來越接近故事的巫婆,帶觀眾與「偶」穿梭現實與虛構,打造成人版暗黑童話,懸疑推理的成人偶劇,當眼淚比糖果更甜,愛比藥更苦,在生活的困境深處,真相比童話更殘酷。
《迴聲》 多管齊下的聆賞體驗
管風琴女王伊維塔×小號天王賈柏《迴聲》12日國家音樂廳登場,拉脫維亞管風琴家伊維塔.艾普卡娜,以熱情與完美的表現力,被譽為「管風琴界的阿格麗希」,匈牙利小號演奏家賈柏.柏多契基,以純淨明亮的音色展現超高技巧,獲得「小號界的帕格尼尼」的美譽,2位音樂家亞洲首演匈牙利作曲家艾特沃許為他們量身打造的《迴聲》,以及跨越古今的管風琴與小號名曲,在樂句對話間交相輝映,共同探索聲響新疆界,獻上多管齊下的聆賞體驗。
《悲喜同源》 藉音樂書寫人生
TCO臺北市立國樂團《悲喜同源》13日中山堂登場,中西樂指揮名家邵恩回歸從小熟悉民族音樂,帶來多首當代必聽曲目,樂由心生至情至性,展現深情燦爛風格。重頭戲是邵恩將陳其鋼《悲喜同源》小提琴協奏曲改編為國樂版,主題取材古琴曲《陽關三疊》,藉音樂書寫人生的大作,透過大喜和大悲,激越與深情對比,昇華為人間大愛,這次攜手小提琴家魏靖儀首演,也將使用奇美基金會贊助1722 年史特拉底瓦里「姚阿幸—艾爾曼」名琴,最佳新詮展現國樂團寫情敘景的多變交響。
《日夜顛倒的唐吉訶德》 演員與影像共演
熊世翔×洪翊博《日夜顛倒的唐吉訶德》19、20日於臺中歌劇院小劇場演出, 《唐吉訶德》小說主角因閱讀騎士小說而幻想成為騎士,癡愚執著成為與命定對抗的悲劇英雄,當今動漫、網遊也賦予想像與妄想,每個人都可能帶著唐吉訶德的影子。主創導演熊世翔、互動設計洪翊博攜手,藉由Unity遊戲引擎、互動設計、AI生成技術,將唐吉訶德作為想像載體,重塑一位現代化的冒險者,將他的冒險旅程衍伸為想像與妄想的辯證,現場演員與影像共演,讓觀看視角在現實與想像反覆切換,徜徉以科技為幻想載體的世界。
《女王的名字》以慈禧為漩渦核心,帶出圍繞她身邊不同的角色,也引出不同面相。(兩廳院提供)
《女王的名字》重探慈禧多重形象,傳統與現代火花碰撞。(兩廳院提供)
懸疑推理偶劇《甜眼淚》,取材臺灣早年社會案件,打造成人版黑暗童話。(兩廳院提供)
管風琴家伊維塔.艾普卡娜,以熱情與完美表現力,被譽為「管風琴界的阿格麗希」。(兩廳院提供)
小提琴家魏靖儀使用史特拉底瓦里「姚阿幸—艾爾曼」名琴,首演《悲喜同源》國樂版。(北市國提供)
《悲喜同源》音樂會由樂指揮名家邵恩帶來多首當代必聽民族音樂曲目,展現深情燦爛風格。(北市國提供)
《日夜顛倒的唐吉訶德》重塑現代冒險者,衍伸想像與妄想的辯證。(臺中歌劇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