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延役正反方掀論戰 葛如鈞籲行政院速提院版

AI產業用電需求之高,核電廠是否延役再掀討論,立法院教文委員會在19日舉辦公聽會蒐集各界意見。(蔡佩珈攝)
AI產業用電需求之高,核電廠是否延役再掀討論,立法院教文委員會在19日舉辦公聽會蒐集各界意見。(蔡佩珈攝)

AI產業用電需求之高,核電廠是否延役再掀討論,立法院教文委員會在19日舉辦公聽會蒐集各界意見,反方以日本福島核災為例,強調台灣無法承受核災風險,現還有核廢料未解決;正方則認為,電力供應穩定是產業發展基礎,核能穩定、高效、價錢合理,不應排除在外,核能技術精進,核廢料不是問題,政府只是不想處理,立法院教文委員會召委、國民黨立委葛如鈞也呼籲行政院儘速將院版草案送入立法院。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謝志誠表示,國際能源總署(IEA)預估到了2050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高達89%,核能僅8%,而在台灣談延役,還需考慮既有核電廠鄰近活動斷層,應針對安全耐震進一步評估,核廢料處置更是進不得、退不能,延役或重啟都將產生更多核廢料,債留子孫。

文化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副教授林仁斌還指出,日本福島核災逢14周年,台灣與日本同屬地震帶,卻地狹人稠,只要發生類似災難,後果不堪設想,更可能導致滅亡,核廢也難解,任意修改法規將破壞核安法規嚴謹性,運轉40多年的老舊核電廠問題重重,相信行政院不敢貿然延役,核電是進口能源,不是綠能,唯有建立本土多元分散的綠電,才能確保台灣能源自主。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邱碧英表示,台灣電力需要自給自足,核能穩定、高效、價格合理,是相當好的基載電力,我國今年5月就要核電歸零,但電源開發不易,綠電無法如期達標,如何確保未來供電無虞,淨零挑戰在前,不斷漲電價也無法解決電力供需失衡問題,政府應重新檢討能源配比,役核電廠是最有效的減碳措施。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則直言,核能技術不斷精進,核廢處理不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只要參考國際,解方更不只一種,眼前的問題在於政府不想處理,而非不能處理。

立法院教文委員會召委葛如鈞表示,多位專家在公聽會表達平價、穩定能源需求,難道還要繼續用早在2003年施行的核管法綑綁台灣的未來,甚至箝制產業發展?核管法需要修法,盼行政院儘速將草案送入立法院討論,否則沒有能源主權,就不會有AI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