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公托2.0 首創婦幼衛生所
桃園市為6都中粗出生率最高的城市,近年年輕家庭對於公共托育設施的需求大幅增加,市長張善政表示,為保障兒童送托權益,減輕家庭經濟負擔,4月起將友善托育補助計畫升級為2.0版,符合公托第1序位資格的兒童送托至準公共托嬰中心或保母,家長可比照公托負擔相同平均月費,全國首創的桃園市婦幼衛生所也將於7日正式營運。
婦幼局表示,公托第1序位資格的兒童包括列冊低收、中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或父母一方身心障礙中度以上、受刑1年以上無法照顧兒童,或是未成年父母、具原住民身分,或經社工評估有托育必要等,均應優先滿足其托育需求,這些兒童送托公托後,扣除政府補助,家長至多每月自付2000元。
婦幼局提到,若是送托準公共托嬰中心或保母,即使扣除政府補助,家長每月至少還需自付2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平均月費,導致家長會因經濟考量優先選擇公托或甚至不送托,因此友善托育補助2.0將由政府補足平均月費差額,針對願意收托第1序位兒童的準公托及保母,政府也會給予1000元至1500元獎勵金。
張善政表示,桃園市粗出生率雖為6都最高,但新生兒數逐年下降是全國現象,因此市府也陸續推動相關政策,儘量排除生兒育女會遇到的問題,7日即將營運的婦幼衛生所提供早療相關資源,就是對家庭的一大幫助。
副市長王明鉅說明,疫情後全國疑似發展遲緩兒童通報數增加,為掌握孩童黃金治療期、縮短診斷等待時間,市府整合衛政與社政資源,首創婦幼衛生所,有別於其他13區衛生所,初期服務以早期療育為主,編制包括醫師、護理師、藥師、聽力師及各類治療師,設有醫師診療室、治療室、聽力室等,提供兒童發展評估、復健療育與衛生教育。
王明鉅也提到,該所與第5區早期療育發展中心合署辦公,由社工、教保人員提供早療諮詢、教育、社會福利、復健療育資訊、個案管理與早療補助等服務,讓孩童從生理發展到家庭、社區支持都能獲得完整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