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署拉一把 活化景點救觀光

全台水庫景點受疫情後出國熱波及,整體旅客下降,經濟部水利署表示,會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與水資源作業基金財務協助。圖為嘉義市蘭潭水庫。(本報資料照片)
全台水庫景點受疫情後出國熱波及,整體旅客下降,經濟部水利署表示,會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與水資源作業基金財務協助。圖為嘉義市蘭潭水庫。(本報資料照片)

全台水庫景點受疫情後出國熱波及,整體旅客下降,近年來各地方政府都有推水庫活化與轉型,在拯救觀光。經濟部水利署表示,會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與水資源作業基金財務協助,但主導權仍在各縣市。

2023年十大水庫旅客人數929萬人,比前一年衰退快2%,較疫情前更掉近8%,水利署認為去年是受疫後出國熱潮影響,但如何提升老景點魅力,考驗中央、地方政府。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指出,針對水庫觀光提升,一直有跟地方政府合作。像是石門水庫的老宿舍群,就移交給桃園市政府打造文創園區。另外,石門下游的中庄調整池,也透過預算協助,做吊橋、景觀台,成為新景點。

王藝峰表示,希望把這模式複製到其它水庫景點,會由前瞻基礎中的「水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作業基金等預算中,撥補支持。但他強調,前提是地方政府意願,畢竟水利署不是觀光單位,需要地方自己去規畫。

近年來,各縣市政府對水庫活化多有著墨,像是苗栗縣政府申辦「明湖水岸觀光遊憩廊帶亮點計畫」,要做綠色健康休閒、樂齡觀光旅遊。曾文水庫推「曾文水庫峽谷音樂會」,邀知名音樂家演唱,還有聯票可前往烏山頭水庫、尖山埤水庫、白河水庫、曾文水庫遊玩,都有一定程度助益。

但是像北水局與桃園合作的「石門水庫及大漢溪流域跨域亮點計畫」,委外推電子收費系統,去年卻又改回人工收費,顯示許多評估作業未盡完善。要提升水庫老景點魅力,包括園區塞車、設施更新、餐飲及活動等都需解決,還需要更細膩的規畫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