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仁籲 醫療衛生支出至少占GDP8%
健保財務虧損問題多年未解,醫管專家洪子仁強調,「健康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呼籲3年後台灣醫療衛生支出應占GDP比率8%以上,否則健保總額不足,癌症治療無法跟上國際指引,許多標靶藥都要自費,未來恐重現30年前健保開辦前「因病而窮」情況。
台灣醫療科技展8日閉幕,新光醫院舉辦數十場講座,副院長洪子仁與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紀淑靜,昨一起以「健保點值與優化醫護環境」為題演說。
「台灣的醫療投資明顯不足」,洪子仁指著各國排名表示,台灣就醫可近性、CP值、收費合理等,都是世界第一,但健康照顧成果卻遠落後日、韓、新。台灣1996年的平均餘命還高於韓國,到了2020年,已被韓國超車,包括癌症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也都落後一大截,而韓國過去20年調漲保費17次,台灣僅4次,其中2次還是調降費率。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洪子仁強調,如今已有新藥、新科技可以續命,讓癌症慢性病化,但健保總額不夠之下,財務無力給付,癌症、重症病患只能自費買標靶藥,恐出現「因病而窮」。他直言,日本醫療費用支出占GDP達11%,韓國8%,台灣僅6.6%,呼籲3年後至少要達8%以上,唯有推動醫療支出的合理成長,才有可能改善落後的健康指標。
紀淑靜表示,疫後護理人力大量離開職場,全國執登的護理師有31萬人,真正工作的僅19萬人,在醫院更僅12萬人,衛福部推估,面臨高齡化,2030年我國至少需增加5.5~7.4萬人力。
「醫護人力大不足,醫療品質也難維持」,紀淑靜表示,衛福部為留人推出三班護病比,但人力還是不夠,盼政府投資更多,為護理人員加薪,平均薪資達5萬元,這有賴調高保費,醫院有錢才能推動友善職場,留人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