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不談)罷藍 先罷傅?
雖說擒賊先擒王,但在罷免運動中進行的民主制度,只能說罷免最具有指標性的民代,盼能帶動整個熱潮。因此,在這次對準藍委整群的大罷免行動,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山昆)萁恐成為民團及本土陣營先鎖定罷免的王牌,左右罷免潮的氣勢。
罷免藍委運動進入二階至今,雖然罷免三十五名泛藍立委的連署已陸續有衝破上萬名的人選,網路和社會的罷免風潮也相當熱烈,但要能進入第三階段投票的距離還有一大段。罷方苦思如何衝高連署安全份數,在部分選區出現瓶頸,其中「花蓮王」在這次大罷免中最具象徵意義。
畢竟傅(山昆)萁不僅是新國會帶領藍白抗綠的主將,遭民進黨冠上親中封號;傅氏夫妻更輪流主政花蓮,在花蓮打造「傅氏王朝」,對民進黨已成能否擴大版圖的化外之地。尤其傅(山昆)萁有案底,綠營認為這幾大理由,都足以成為帶動罷傅的關鍵理由。甚至,只要罷傅熱潮席捲花蓮,會激起其他選區的外溢效果。
然而,全國由泛藍執政的縣市,傳出對罷團成員「查水表」,甚至許多選區陸續爆發罷團成員遭不理性對待的反民主待遇。而花蓮王的勢力,更讓縣民對於參與連署有所保留。因此,在罷免民調中,出現願意在三階投票超過願意在二階連署的比例。
罷團重點鎖定的罷免人選,究竟是選擇仇恨值高的徐巧芯、王鴻薇等,或是長期訴求的「柿子挑軟的葉元之」,還是指標花蓮王傅(山昆)萁?牽動罷免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