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金馬獎,要為婁燁擔憂嗎?
(德國之聲中文網)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端傳媒"發表文章文章《金馬記者手記:多元書寫,香港新血與國際合制,金馬獎還需要成為"亞洲奧斯卡"嗎?》,作者吳欣悉談到中國大陸導演婁燁的作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時說,從情感上,他拍出了人們真摯的恐慌與軟弱,何況還有那麼多真實的短片加入;從技術上,他所制造的懸念充滿張力。這部電影,也許也是不需要完成的,既實驗又保有溫度,更探索了影像集體創作的另一種可能,有懸念也有悲傷,確非入圍同類可比。
文章說,金馬並非要刻意選擇"那些題材",只是它們若不能在中國大陸生長,自然就會趁著風勢,落到其他地方生根發芽,開出花朵。既然工業化的大制作和類型片為了大陸市場不敢越雷池半步,在大陸市場無法被看見的靈異、多元和身體書寫也就會乘著風來到金馬,同樣敏銳而表達慾難以彌補的創作者,也就必然會因為他們獨特的氣質被看見。
作者認為,大陸的反制,促成了一輩又一輩獨立電影導演有計劃地在金馬面對觀眾。這樣不近不遠,有一重微妙的張力。獨立導演當然也可以遠渡重洋去歐洲,可是從《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和《沃土》的結果看,到底還是要金馬的能量,才可以引來兩岸三地最多人的關切。
戴耀廷,一位堅毅的民主理念踐行者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香港民主運動己孕育出足令中共膽怯的領袖》,作者梁慕嫻回顧了被判刑十年的香港民主運動領袖戴耀廷的主張。戴耀廷曾說,他"自己並非反共,而是反專制。共產黨是專制政權,我是反對現在的共產黨。但若專制結束,中共仍可以繼續存在,在非專制的中國做一個政治組織。 所謂反共與推翻共產黨專制政權是兩回事。 惟有中共專制政權結束,才有可能出現民主制度並尊重人民自決權利,中國各族群才有可能成立獨立主權國家。 在這個環境下,說香港獨立才有意思。"
戴耀廷還說,"反專制成功以後,我們要建立一個民主國家。 在中國大陸不同的族群可以考慮作為獨立的國家或是聯邦政府,這就是國際人權公約中授與人民的民主自決權利。民主自決就是透過族群中每一個人平等的權利去決定他們的前途是怎麼樣,香港的未來也是這樣。"
作者指出,戴耀廷成為中共鎮壓香港民主的首要目標,因為他是一位堅毅的踐行者。由佔中運動、雷動計劃到風雲計劃,他鍥而不舍地為香港民主運動,為反專制運動籌謀一條可行的道路。他放下身段走到基層,接觸群眾吸收經驗。他所做的沒有半點個人或小集團利益。還因為他不怕強權打壓,不理所謂"紅線"。講話地點,講話內容,隨心而發,不作自我設限,自我審查。他堅守自由的決心,誓死捍衛自由的高度,成為我們的典範。戴耀廷說:"我會繼續秉持無畏無懼的精神,以愛與和平,宣揚民主自由的信念,直至香港能有真正民主的一天"。
林培瑞:中國反對派人士的主要目標應該是中共,而不是美國政治
時事節目"不明白"播客主持人袁莉訪談了知名中國研究學者林培瑞,討論他的中共幻滅史以及對當下政治的看法。林培瑞回顧說,他最早的對中國研究的興趣是老百姓的想法。他在哈佛歷史系能夠看到的書籍有很多是分析高級知識分子,魯迅啊,胡適啊,政治領袖啊,蔣介石,都有書,可是沒有分析老百姓的想法的書。因此他的博士論文研究了描寫中下層民眾故事的鴛鴦蝴蝶派小說。
林培瑞指出,當下美國日益分裂的政治,也在分裂向往自由和民主的中國人。他說,"到最近,美國社會左右分得那麼遠,我常常覺得我的中國朋友注意美國政治有點過分。我不希望那麼分成挺川、反川的兩派等等。我的感覺是共產黨在哪?共產黨是我們--包括同情中國人的外國人--共同的目標,我們的任務。把精力花在這個是對的,何必把精力花在美國的政治上,挺川、反川這個問題上,我一直覺得有點可惜"。他說,希望所有的中國反對派人士能夠統一去反對主要目標共產黨,而不是美國政治。
袁莉的節目的最後引述了林培瑞書中的一段話:"上世紀60年代末我崇拜毛澤東,因為我深切向往和平、自由、正義、真理以及給普通人公平的機會。而今天我厭惡毛澤東及其遺產,為什麼?依然是出於和平、自由、正義、真理以及給普通人公平機會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