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嬰」小屋
動了左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之後三個月,終於能拄杖徐行到距住家十餘分鐘步程的金瑞治水園區,只見之前已施工年餘、上有屋頂、內有一長條型桌面、塔配十餘張泥塑座椅的涼亭已完工啓用;園區另一端,一座原不知何用的三角型兩層小木屋週邊的施工圍籬已撤走,對著園區的那面牆上赫然掛著一個黃底黑字,寫著「金瑞田嬰小屋」的木牌。
「金瑞田嬰小屋」是三角型兩層小木屋。(圖/李培雄提供)
田嬰!什麽是田嬰?頓時莫名所以,過一會兒才會意過來,原來田嬰就是蜻蜓的台語,不禁啞然一笑。
木屋一樓是一個供人休憩或遮風避雨的小空間,二樓應是各類蜻蜓標本的展示間,但目前還堆著施工器具。
金瑞治水園區的泥柱上介紹蜻蜓的種類。(圖/李培雄提供)
區內蜻蜓種類確實不少,常見的有粗鉤蜻蜓、細腰蜻蜓、杜松蜻蜓、猩紅蜻蜓及各種豆娘等。
北市官方調查資料顯示,園區內蜻蛉種類就達73種,約是台灣總數的三分之一,所以這個面積不到兩公頃的治水公園,也成了台灣唯一以蜻蛉為主題的園區。
我生長在農村,兒時經常與玩伴抓鳥兒、蟬、蝴蝶及蜻蜓取樂。抓蜻蜓往往是趁它們暫時棲停在長草末端或小枝椏時,躡手躡腳從後面抓著蜻蜓尾巴,把玩一下後就放飛,以不傷及生命為原則。
金瑞治水園區景緻怡人。(圖/李培雄提供)
台語有一句俗諺:「田嬰若結堆,戴笠仔穿棕簑。」 意即看到蜻蜓成群,表示即將下雨,所以要準備戴斗笠、穿上棕毛製作的兩衣。
另有一首關於清明的童謠「紅田嬰」:
「紅田嬰,紅碰碰(顏色紅通通),騎牛騎馬去培墓(掃墓)大兄排紅龜(粿)二兄排牲禮(雞、豬肉及魚等祭品),三兄燒香與點火,飼牛囝仔(放牛的孩子)圍來乞墓粿:墓粿分無夠,豆干鴨卵提來湊(湊數)。」
區內蜻蜓種類確實不少,常見的有粗鉤蜻蜓、細腰蜻蜓、杜松蜻蜓、猩紅蜻蜓及各種豆娘等。(圖/李培雄提供)
在台灣現代新創歌詞中,「田嬰」或「蜻蜓」則象徵對童年美好時光的緬懷,如澎恰恰唱的「田嬰」:「滿天的彩霞,田嬰歇治彼(在那裡停歇)。望你擱再四界(處)飛,紅了半屏(邊)天,望你擱再自由飛,這是咱細漢(小孩)的時候,尚美(最美)的記憶。」
南宋楊萬里有一首名為「嘲蜻蜓」的詩,「餌花春蝶即花仙,欲露秋蟬怕露寒。只道蜻蜓解餐水,元來照水不曾餐。」大意是說人們以為蜻蜓會吃水中的食物,其實它們只是在水面輕輕點水而已。
棕簑是早期的雨衣。(圖/李培雄提供)
楊萬里以蜻蜓的形象,指出一般人對自然現象的誤解,同時也讚美蜻蜓的獨特習性和自然之美。
長條型涼亭未改建前原是一座小小的六角形涼亭,木造屋頂、木造底座上有張石桌、幾張石凳,外加幾張附近人家捐出的二手扶手椅。
之前我經常在用過早餐後,帶本書、攜壺水,到園區內走兩圈,然後在涼亭內歇腳。望著眼前安靜、和諧的景觀、發發呆、看看書,同時享受著清風徐來的樂趣,就這樣忘其所以,甚至忘了身在何處,直到過午,飢腸轆轆才信步回家。
金瑞治水園區青山環繞,溝圳整治有成。(圖/李培雄提供)
此外,園區內鳥類、兩棲類等物種也極為豐富。
漫步在周邊步道或滯洪池畔,一不小心,就能看到紅冠水雞與白腹秧雞在池內育雛,樹上則時不時傳來台灣藍鵲成群嬉戱的聒叫聲,天氣晴朗時偶而會出現大冠鷲在高空自在遨翔。
滯洪池內隨時可見吳郭魚、鯉魚、烏龜及青蛙等;青竹絲及其它蛇類也偶爾而在草叢中出沒。
經常或偶而看得到鳥類則有蒼鷺、大、小白鷺、黃頭鷺、夜鷺、金背鳩、翠鳥、五色鳥、台灣竹雞、樹鵲、白頭翁、紅嘴黑鵯、綠繡眼、小彎嘴、繡眼畫眉等等。
園區是2001年納莉風災後台北市府規劃興建的。連同周圍山澗野溪,採用生態工法施工整治。興建完成之後,景觀優美恬靜,空氣清新,且生態豐富,悠遊漫步其間,身心無比𣈱快。
滯洪池及園區興建完成後20餘年來,周遭地區水患不再。「納莉」為患時,金龍路成了「金龍河,」小汽車、機車漂浮其上,幾乎以人跑百米的速度衝向成功路,至今憶及仍心有餘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