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母職變成一種「懲罰」?育兒婦女月薪減少「這數字」 遭不公平對待

圖/TVBS
圖/TVBS

近10年來,我國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顯著成長,雙薪家庭已成為普遍現象,儘管女性在勞動市場上的角色愈加重要,但母職懲罰在台灣日益嚴重。根據監察院的研究報告,育有子女的女性,特別是年輕世代,在職場上常遭受歧視,薪資相對未育兒女性較低。報告指出,這些女性的薪資每月可能受損最高可達1萬2000元,顯示出母職對女性職業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上班族林小姐vs.托嬰中心老師:「早安怎麼了,今天心情不美麗喔,抱抱不想上學,媽媽有特別要交代什麼嗎,沒有他早上已經喝過奶了,好OK那我們喝過奶了拜拜。」

才剛將孩子,交到托嬰中心老師手中,下一秒孩子便崩潰大哭,儘管內心充滿不捨,但林小姐沒有時間多做停留,得快步離開,開啟一天的工作模式。

上班族林小姐:「我其實不太能加班,我就必須要很有效率的,完成我的工作,所以我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很扎實,然後就盡量就是趕在,七點前把小孩接回家,時間就很緊繃嘛,然後譬如說常常會一天,排了四五個會都是連在一起的,然後你就等於,你都也沒有時間處理事情,然後又要緊接著,要趕快下班去接小孩,然後又要回家去處理小孩的事情,會沒有自己的時間,然後做事情可能也都會先以小孩為主,那個相對剝奪感是很重的。」

雖然辛苦,但她努力在家庭,與職場間取得平衡,林小姐也強調自己還算幸運,並沒有因為生育影響到升遷機會,因為身邊確實有朋友,生了孩子而被剝奪工作權。

上班族林小姐:「因為我有加入很多媽媽社團嘛,那其實看到滿多媽媽,都有在討論說,可能有些人請育嬰就被資遣,然後或者是我身邊也有朋友,就是被威脅說,如果你要懷孕的話,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升遷,就是會有這種滿多這種例子出現。」

近10年來,我國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顯著成長,男性不再是家裡經濟的唯一來源,雙薪家庭已成為普遍現象,但台灣女性,母職懲罰卻日益嚴重,也就是育有子女的女性,相對於未育兒女性,在職場上常遭受歧視,薪資往往也較低,根據監察院研究報告指出,育兒女性的薪資受損程度,每個月最高可達1萬2000元,尤其在年輕世代中更為明顯。

托育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王兆慶:「就是父職紅利和母職懲罰啦,薪資跟職場機會都會降低,因為女性最後還是承擔了,大多數育兒的責任嘛,但是育兒跟台灣這種,高強度高要求的工作環境,是互斥的,育兒需要花很多時間跟精力,但是職場也是一樣。」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洪惠芬:「那你中斷就業之後,其實你再回到勞動市場的時候,其實你會有那個薪資的減損,因為可能你的那個適應,是不足的,所以你可能另外你也可能,你可能也因為產業結構變遷,導致你的技術,已經不符合勞動市場的需求,所以你可能就必須要向下流動,那另外一個部分就是說,他沒辦法配合雇主,那麼長的工時的時候,他就必須要轉成非典型的受僱,那這都會讓他的薪資,跟他婚育之前存在非常大落差。」

早在30年前,就有美國學者針對,育兒與非育兒女性的薪資做了調查,結果顯示育有1名孩子的女性,薪資懲罰率4%,育2名以上薪資懲罰率12%,專家點出要讓女性,不會受到母職懲罰的前提是,有沒有可以信任,價格能負擔的托育機構,尤其台灣當前托育資源不足,在0至2歲嬰幼兒,公共托育中心數量仍相當有限。

托育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王兆慶:「平價優質普及的托育建設,要像捷運一樣蓋的到處都是,母親才會覺得托育這麼方便,那我而且這麼安全可以信任,那我當然就安心托育,然後我就好好上班,那這樣就不會有所謂的母職懲罰存在,但是公共托嬰中心的數量,還是非常不足的,所以這個部分我們會建議政府就是,要慢慢思考怎麼樣把,2到6歲的量能,移轉到0到2歲這邊,我覺得這個會是下一階段,我們托育政策可能需要,特別著力的地方。」

母職懲罰在職場上普遍存在,導致越來越多女性選擇不婚不生,勞動市場應進一步調整,提供更完善的支持,與平等機會,幫助女性在家庭與職場間,找到平衡點。

更多 TVBS 報導
星巴克買一送一、第二杯半價!週年慶連8天 優惠一次看
台灣知名電商「欠債400萬」倒閉!傳老闆跑路 法務局急發警訊
「碗盤、馬克杯」丟回收還是垃圾車?環保局曝正解 一堆人不知道
339所學校「4月底放6天」!不只清明連假 這縣市中小學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