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長期吃藥 竟3級慢性腎病

 

醫師姜林文祺說,提早診斷腎病並評估洗腎風險,加上善用腎臟保護藥物可逆轉嚴重度,降低洗腎風險 。<br />(記者葉進耀攝)
醫師姜林文祺說,提早診斷腎病並評估洗腎風險,加上善用腎臟保護藥物可逆轉嚴重度,降低洗腎風險 。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60歲江姓婦人反覆痛風發作,且有高血壓但控制不佳,為治療痛風長期接受肌肉或靜脈止痛藥,最近半年檢驗報告顯示腎功能持續異常,並有中度白蛋白尿,就醫診斷為第3級後期慢性腎臟病,評估5年洗腎風險為9%,經積極腎臟保護藥物治療與慢性腎臟病照護單位照顧1年,腎絲球過濾率維持穩定,但5年洗腎風險評估降為2.02%。

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姜林文祺指出,依腎病嚴重程度,可分為5期,第5期之後就屬腎病末期,根據台灣研究資料,18歲以上成人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約12%(200萬人),而第3級後期慢性腎臟病是1.8%(約30萬人)。抽血檢驗腎絲球過濾率與驗尿得知尿中白蛋白與肌酸酐比值,皆可評估慢性腎臟病嚴重度;腎絲球過濾率、白蛋白與肌酸酐比值,再加上年齡、性別,利用這四個腎力密碼與腎衰竭風險方程式可進一步評估洗腎風險。

他說,第3級後期慢性腎臟病照護3大面向包括良好生活型態、積極腎臟保護藥物使用與理想併發症治療。良好生活型態包括合適飲食、規律中低強度運動、戒菸及維持正常身體質量指數;腎臟保護藥物則有,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或第2型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及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和第2型糖尿病可使用非選擇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劑等等;理想併發症治療包括三高、痛風、腎性貧血、腎骨病變及腎絲球腎炎(及早做腎臟切片)等治療。

姜林文祺說,隨著資訊進步與大數據分析進展,可提早診斷並評估洗腎風險,加上腎臟保護藥物蓬勃發展,可逆轉嚴重度,進而降低洗腎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