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要年省N千億元?還是要漲電價?

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日前舉行《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公聽會,身兼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直言,核電每年可以幫台灣節省N千億元;另一方面,對於核電態度搖擺的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提出到菲律賓設綠能電廠的構想,經評估每度電光是運輸成本就高達五點五元,高於郭智輝自己設定的四元目標價格。台灣缺電已是外商憂慮的問題,當童子賢碰上郭智輝,台灣該怎麼選?

現在在台灣,大概只剩民進黨認為不缺電。去年十一月歐洲商會發表二○二五年建議書,提到台灣再生能源開發進展緩慢,二○二五年再生能源發電比例目標從百分之二十調降到十五點五,且天然氣發電廠建設延宕。今年一月美國商會發布報告,百分之八十二受訪者對台灣未來能源供應表示擔憂,百分之五十二呼籲政府在未來一年應將能源充足性作為首要任務。至於台灣產業界與民眾,近年來更是飽嘗電價不斷上漲之苦。

如果說民進黨的能源政策騙夠了台灣人,倒也非無的放矢之說─ 二○一六年總統大選之前,蔡英文說「沒有預期在將來十年的單位電價有大幅上漲的可能」,但蔡英文八年總統任期之內,電價累計漲幅卻超過百分之三十五;四月起電價又可能再漲,預估平均漲幅又達百分之六,民生及小商店電價漲幅更可能達到百分之十一到三十三。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苦果全民承擔。

電價不斷上漲,台電卻是越虧越大。二○一六年電力穩定準備餘額最高曾達八百二十八點四億元,但是到二○二二年就全部花光。這還餵不飽台電,即使算上這幾年政府以納稅人的預算撥補台電四千億元,到今年一月台電已累虧達四千三百二十六億元。對於四月電價可能再漲,連台電產業工會都出面反對,原因就是老百姓既被漲了電價,又出錢撥補台電,等於被剝了兩層皮。

台灣缺電令人憂心、電價又大漲的原因,眾所周知就是華而不實的綠能政策,以及捨棄核電的「非核家園」政策;而且即使公投否決了「非核家園」,民進黨卻仍是置之不理。事實上,出身自產業界的郭智輝,在就任經濟部長之前也曾說「核能是乾淨的能源」,豈料「侯門一入深似海」轉為否定核電,為了彌補台灣缺電困境,他提出菲律賓綠能構想,但果然是天馬行空,毫無可行性,如何解決缺電困境就這麼蹉跎下去。

相對的,過去反核的童子賢近年轉趨務實,主張「核綠共存」,他日前在立法院公聽會中列出核電五大優點:供電穩定、占地小、不排碳、經濟實惠、能源韌性好,這五大優點對於煤炭、天然氣幾乎完全仰賴進口、綠電發展緩不濟急、淨零碳排進度落後的台灣而言,堪稱對症下藥。

尤其是,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家重返核電行列,將核電視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角色,在此最新風潮之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估計二○五○年全球核能發電量將達目前的二點五倍,顯見一味排斥核電已脫離國際現實。再者,隨著「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技術益趨成熟,這種安全性較高且前期成本低的核電,成為許多國家的新選項。日前,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表示,美國可以為台灣提供可靠的能源來源,其中包括核電。對於一向採取親美立場的賴清德總統,在美國官方的此一表態之後會不會務實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