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症狀有哪些?糖尿病飲食需注意什麼?糖尿病前期有徵兆嗎?
糖尿病是國人相當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依據2019~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統計,20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2.8%。為響應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謹記「定期健檢、定期監測、逆轉代謝症候群、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有效遠離糖尿病。究竟糖尿病症狀有哪些?糖尿病原因為何?糖尿病前期是什麼?糖尿病飲食需注意什麼?誰是高危險群?Yahoo奇摩顧健康帶你一同了解。
延伸閱讀》世界糖尿病日勿忘控糖5要訣 防治疾病威脅從日常做起
糖尿病症狀有哪些?糖尿病原因為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指出,糖尿病典型症狀為三多「吃多、喝多、尿多」,也有患者會出現短時間體重減輕、視力模糊、疲倦、四肢無力、手腳麻木、傷口不易癒合,或容易感染某些疾病、皮膚多病變以及女性外陰部搔癢等症狀。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遠離糖尿病完全學習手冊資料顯示,糖尿病主要成因為人體內控制血糖的胰島素出現問題,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充分進入細胞內,導致血中存留的葡萄糖濃度升高,同時可能有部分的葡萄糖排入尿中,進而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的類型主要分為第一型、第二型、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因素導致的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病患的胰臟無法分泌,或只分泌極少量的胰島素,多發生在幼年、青少年時期,如新生兒、嬰兒、青少年等。
第二型糖尿病:病人的胰臟還能分泌胰島素,但是分泌的胰島素品質不佳或數量不夠,使得血糖無法維持在正常的範圍內,或是肝臟、脂肪、肌肉對胰島素產生阻抗,造成胰島素無法發揮適當的功能,此類型最為普遍,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且合併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疾病。
妊娠糖尿病:沒有糖尿病的女性,在懷孕期間因代謝出現變化而罹患糖尿病,雖然這類型糖尿病可能在產後消失,但患過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必須定期檢查血糖。
其它類型糖尿病:極少數的病患會因為胰臟疾病、內分泌疾病、或是藥物等因素影響胰島素的分泌,而導致糖尿病,而這類型均屬其它類型糖尿病。
那麼,糖尿病如何診斷呢?國健署說明,糖尿病在醫學上的界定診斷包含以下四項數值,非懷孕狀況下,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兩次糖化血色素(HbA1c)大於或等於6.5%。
兩次空腹血漿血糖大於或等於126mg/dL。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兩次第二小時血漿血糖大於或等於200 mg/dL。
具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等典型的高血糖症狀,且隨機血漿血糖大於或等於200mg/dL。
延伸閱讀》18歲男驚罹糖尿病!醫曝「4大無痛症狀」:看不清楚也是
糖尿病飲食要注意什麼?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建議,糖尿病患者應遵循六大飲食原則:
多選用纖維質豐富的食物,如新鮮蔬菜、甜味較低的水果種類等。
炒菜宜使用植物油,減少食用高膽固醇食物。
體重過重或肥胖者,宜減輕體重。
根據糖尿病藥物的作用時間安排進食,切勿遺漏用餐。
每天吃三餐,並根據需要添加點心;按照固定間隔進食有助於控制饑餓感,可以防止下一餐吃得過多。
飲食清淡、不可過鹹,且避免食用加工或醃食物,少吃油炸油煎的食物,以及含油脂高食物。
至於外食者,建議以燉、烤、燒、清蒸、水煮、涼拌等式的食物為主;攝取青菜時,應將湯汁瀝乾以減少油脂攝取;切勿用湯汁配飯。
延伸閱讀》糖尿病患者控糖必知,看1指數選食物,穩定血糖不飆升
糖尿病前期症狀有哪些?糖尿病前期會好嗎?
衛福部提醒,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落在100至125mg/dl),通常沒有特別的症狀,平常難以察覺,多半只能透過檢查得知,呼籲民眾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國民健康署提供40歲以上成人每三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免費預防保健服務。此外,民眾也可以透過職場勞工健檢、醫療機構的自費檢查等,掌握自己的血糖狀況。
另外,民眾可將健檢數值輸入至「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計算未來十年內罹患五種慢性疾病(包含: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
國健署呼籲,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逆轉的。被診斷罹患糖尿病前期也別灰心,只要盡快尋求專業人員協助,並積極改善不良的生活型態,仍有機會可以逆轉,降低五成以上糖尿病的發生風險。
延伸閱讀》免費成人健檢 擬放寬至30歲
糖尿病誰是高危險群?
根據台中榮總護理衛教資料顯示,糖尿病高危險群包括: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糖尿病前期者。
年齡大於或等於40歲者。
體重過重者(BMI大於或等於24)、腹部肥胖者(男生腰圍大於或等於90公分、女生腰圍大於或等於80公分)。
缺乏運動者。
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者。
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但在懷孕時出現高血糖現象者。
曾生產體重大於4公斤新生兒的女性。
吸菸者、飲酒過量者及壓力過大者等。
糖尿病運動怎麼做比較好?
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血糖控制,也能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濃度,維持理想體重。台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提及,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周3~5天,每次30分鐘、每周至少150分鐘、每次運動間隔不要超過兩天為準則;為預防低血糖,切勿在空腹時或飯前運動,且在飯後1~2小時運動效果較佳。
另外,在運動的選擇上建議以有氧運動為優先,像是快走、慢跑、騎腳踏車、太極拳、外丹功、游泳、跳繩、划船機、跑步機,或是踩原地腳踏車等;倘若患者有過胖或關節退化等問題,應避免做跑步、爬山等下肢負重較大運動,以水中有氧、游泳、腳踏車等運動為主,每星期再配合2~3次的肌力運動,例如舉啞鈴、彈力帶、仰臥起坐等,以增加肌耐力,運動強度則以心臟能負荷的程度為原則。
撰稿記者:吳怡萱
核稿編輯:羅芋宙
參考資料
※糖尿病會有什麼症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
※認識糖尿病(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遠離糖尿病完全學習手冊)
※糖尿病(衛福部國健署)
※糖尿病飲食衛教(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
※您是糖尿病高危險群嗎?要小心糖尿病默默上身!(衛福部)
※科學算病館-原慢性疾病風險平台(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糖尿病的基本認識(台中榮民總醫院護理衛教衛教資訊)
※糖尿病與運動(台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