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錢、缺愛成為詐騙集團下手處 精神病患變成共犯
記者高婕/高雄報導
您是否想過當您依照未曾謀面的情人或理財專家的指示將大筆金錢匯入指定帳戶時,這個帳戶的主人很可能是一位精神病患或者智能障礙者。換言之,即使您最終發現自己遇到詐騙集團而趕緊報警,可能的結果就是在法庭上對簿的原告與被告實際都是受害者,真正的詐騙集團成員依然躲在幕後逍遙法外。
根據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臨床心理科鍾素英主任的觀察,過去傳統詐騙手法多為利用對方的恐懼或貪心來騙取金錢,因多數精神病患或智能障礙者是經濟弱勢族群,故而不太可能成為詐騙集團的目標。然而隨著詐騙集團不斷精進其技巧,並發展出更多元化的詐騙手法,近年來精神病患越來越容易被詐騙集團利用而成為受害者與共犯。
一般來說,精神病患因為長期生病而容易面臨經濟困境、人際疏離與欠缺社會資源等問題,有些患者為了解決經濟困境而誤信網路廣告,以為對方可以幫自己貸款、找家庭代工、或者教自己投資理財,而依照指示提供個人存摺、印章、提款卡與密碼給對方,患者天真的認為反正自己的存摺也沒有錢,所以提供存摺應該不會有損失,也有部分患者是貪圖輕鬆賺錢的利誘而願意冒險一試,誰知提供存摺的行為卻讓詐騙集團得以用這個帳戶洗錢,導致患者變成共犯。
另一個讓患者容易成為詐欺與幫助洗錢共犯的受騙方式就是感情詐騙。由於精神病患在現實生活中常面臨不受歡迎或者被他人冷落的待遇,特別是認知功能受損較少的雙相情緒障礙症(俗稱躁鬱症)患者因個人情緒不穩定而易與他人發生激烈衝突,導致其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滿足被愛需求,只能透過社交平台尋求感情慰藉。詐騙集團在進行感情詐騙時相當有耐心,有時候可以與患者談情說愛長達數月才開始進入下一個詐騙程序,包括表達想要匯錢給患者以證明自己的真心,希望與患者共創事業與結婚,以及請患者幫自己買比特幣或者轉帳等等。有位患者在與心理師會談時表示,因為丈夫總是對自己酸言酸語,讓她感覺心靈孤單,很想要另外找一個伴,即使銀行行員已經告知這是詐騙,她仍然選擇相信那個從未謀面卻說要送錢給自己的情人而堅持提供帳戶與密碼給對方使用。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鍾素英主任表示,詐騙集團最高端的地方是可以針對受害者的特質提供個別化的詐騙劇本,其最終目的不外乎是要對方的錢或存摺,其中給錢的一方變成受害者,提供存摺的一方變成詐騙集團的共犯,即使兩方都是被詐騙集團玩弄的受害者,但提供存摺的共犯需要面臨受害者求償,入監服刑、勞動服務或者接受監護處分。例如曾有一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單親媽媽因為提供帳戶給詐騙集團使用而遭受害者求償,導致其壓力過大而再度發病與自我放棄。有些尚有職業功能與經濟能力的雙相情緒障礙症患者不但被詐騙大筆金錢,還因為提供存摺而變成幫助洗錢的共犯。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病患很難從這些受害經驗學到教訓,只要詐騙集團的話術與手法稍微改變,他們就可能會再度受騙上當,有些患者甚至一年內兩度受騙而官司纏身。因此,鍾素英主任建議為了避免精神病患與智能障礙者被詐騙集團利用,導致其陷入官司纏身、引發精神狀態不穩,或者需要家屬代為出面賠償受害者損失等等困境,家屬可以到法院幫患者聲請輔助宣告,由輔助人協助患者處理銀行帳戶與金錢管理等事務,如此便可限制患者到銀行開戶、存提款、辦信用卡、辦手機與獨立管理財務等行為,進而大幅降低患者再度被利用之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