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 大翅鯨母子現身 志工急追蹤

台灣東部海域近日出現罕見大翅鯨母子,引發賞鯨業界與鯨豚研究圈高度關注。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的海幫手志工團隊26日清晨趕赴台東,攜帶錄音器材、水下攝影機與GPS設備登船,加入海上觀察行列。

有遊客25日在台東八仙洞外海沙灘目擊到鯨魚蹤跡,資深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提出應增設觀察航班,賞鯨界隨即啟動觀察行動,花蓮多羅滿賞鯨公司馬上調度船隻,展開為期2天紀錄任務。

多羅滿賞鯨船長江文龍說,根據觀察,大翅鯨幼鯨出生後需依賴高乳脂濃度的母乳快速成長,母鯨因此會刻意放慢航行速度,使幼鯨可緊貼身側移動,大翅鯨的進食行為與洄游路線密切相關,若大翅鯨偵測到豐富魚群,便可能減速甚至駐留捕食與休息。

他指出,除了看見大翅鯨母子,還有1隻雄鯨頻繁拍水、尾擊,動作激烈、水花四濺,可能正進行求偶展示。船上人員能清楚聽見尾鰭拍水聲,現場氣氛震撼,26日清晨再次出航追蹤觀測與聲音紀錄。海幫手志工團隊26日清晨也趕赴台東,攜帶錄音器材、水下攝影機與GPS設備登船,加入海上觀察行列。

福爾摩沙協會總幹事藍振峰說,賞鯨活動已不再止於觀賞,而是轉向觀察與紀錄的實踐行動,透過聲音監測、行為軌跡繪製與棲地比對,相關資料得以與全球鯨豚研究接軌。台灣是鯨豚洄游的重要海域,若把偶遇鯨豚轉為紀錄,將對台灣海洋研究與國際資料共享提供關鍵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