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4徵兆 揪出兒少心臟疾患

兒童節將至,醫師提醒,孩童時期要特別注意有無先天性的心臟病,據統計每1000個出生的嬰兒當中,就有7至10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長大一些要注意有無功能性心雜音,但這是成長的一個現象,不會影響孩子的運動;進入國小、國中之後,則要注意有沒有心律不整,一旦發作可能威脅生命,所以要盡早篩檢出來,才能注意運動量及項目。

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張嘉侃表示,據統計每1000個出生的嬰兒當中,就有7至10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很多父母都會問,為何他們的小朋友會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目前在醫學上還無法完全確切地了解其病因,只知道可能是綜合環境和遺傳的因素所造成。

孩子長大之後,則要留意有沒有心臟雜音及心律不整的問題。張嘉侃指出,心臟雜音並非就是先天性心臟病,並不需要因此去限制孩子運動,因為功能性的心雜音並非心臟病,功能性心雜音是孩子成長的一個現象而已,並不影響孩子的運動。進入國小、國中之後,則要注意孩子有沒有心律不整,要盡早篩檢出來,才能特別注意運動量及運動項目。

要怎麼注意是否有心雜音和心律不整問題?張嘉侃提供家長4個觀察徵兆,第一是有無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第二是發紺,嘴唇、指甲、皮膚呈現灰藍色;第三是胸痛、胸悶、心悸等;第四是暈眩,甚至暈厥。

張嘉侃指出,大部分的兒童胸痛和成長有關連性,例如胸部、肋膜神經發育等,藉著心電圖、胸部X光檢查和聽診可以確認有無心臟相關疾病。為了避免憾事,請家長持續關心孩子,如發生心臟雜音、心律不整、胸痛,務必就醫檢查,千萬不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