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飆至67倍 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台灣的貧富差距是當今社會的一大難題,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家庭財富分配統計顯示,台灣前20%有錢人平均財富5133萬;後20%家庭收入卻僅僅77萬,兩者差距高達66.9倍。當貧者越貧、富者越富,背後所衍生出的不只有經濟問題,還有錯綜複雜的社會議題。對此,各國陸續有專家提議開徵富人稅,但這樣的做法真的可行嗎?施行的背後又存在哪些窒礙難行之處?
貧富差距 飆至67倍
根據2024年富比世雜誌最新公布的富裕國家排行榜,台灣名列14,超越了鄰近的香港、中國、日本和南韓,但這些奢華富裕的畫面背後,卻有一群人連三餐溫飽都成了難題,台灣貧富差距的那一條線,將台灣分成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政治大學財政系系主任陳國樑表示:「貧富差距的擴大會帶來我們現在常聽到的一個名詞,就是躺平,如果我覺得貧窮,或是我是中低所得者,對未來沒有希望的話,可能選擇躺平,這個概念底下,其實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死路。」
根據主計總處2024年公布的家庭財富分配統計,台灣前20%的有錢人,平均財富5133萬,後20%的家庭卻僅僅77萬,兩者差距高達66.9倍,相較於30年前的16.8倍,貧富差距擴大,難以想像。
課徵富人稅 引發熱議
當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背後所衍生出的,不只是經濟問題,還有錯綜複雜的社會議題,對此,專家提出開徵富人稅的看法。所謂的富人稅,課徵標的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針對所得課稅,另外一種則是針對淨財富作為標的。以所得作為課徵標的的,通常針對極高所得者,適用特別稅率加重課稅;而針對淨財富課稅,則是將所有資產,包括了動產、不動產等,減去了負債之後的淨價值。專家認為,以所得課稅,因為財富容易量化,實行起來比較簡單;反觀以淨財富課稅,財富不容易加總,但是執行起來卻比較公平。
台灣之所以會掀起課徵富人稅的討論聲浪,除了縮小貧富差距之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台灣的舉債已經超過法定上限,追根究柢,就是因為台灣的租稅負擔率實在太低。根據財政部統計,2021年台灣的租稅負擔率19.1%,比全球金融中心、租稅天堂新加坡的20.6%還要低。此外,鄰近我們的韓國、日本,租稅負擔率分別是29.9%以及33.2%,丹麥跟法國來得更高,都超過45%。
稅制改革 縮減貧富差距
進一步分析,台灣有錢人的財富成長,主要是來自於房地產,政大財政系助理教授傅健豪,以財稅資料分析台灣不動產稅制,卻發現愈高價的房地產,課稅現值與市價的差距愈大,換句話說,有錢人買豪宅所面臨的租稅負擔,反而比購買一般房地產來得更低。
為了解決貧富不均以及稅負不足等問題,財政部早在103年就提出了財政健全方案,並且在104年到106年,連續三年針對所得淨額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家戶課徵富人稅,將原本的稅率級距從40%拉高到45%,只不過計畫才實施三年就宣告破局。政治大學財政系系主任陳國樑表示:「如果觀察這三年的數據,其實並沒有看到因為富人稅的開徵,對於貧富差距有顯著的改善,從整個社會角度來看,這些錢拿來之後,它是放在國庫底下統籌統治,所以其實中低所得者也沒有辦法享受到這些稅收另外再創造出來,或是另外再帶來的利益,就整個社會而言,這三年的實驗,好像也不是這麼地有感受。」
除了台灣停止課徵富人稅,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統計資料顯示,全球實行富人稅的國家數量逐年降低,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僅剩下12個國家。政治大學財政系助理教授傅健豪分析背後窒礙難行的原因:「淨財富稅有施行上的困難,首先是政府必須要掌握有錢人的財富,另外一個也會擔心的是資金外流的狀況,當我們課徵這樣的稅的時候,有錢人可能就把錢藏在其他的國家,所以除非大家都有課徵富人稅,不然他們就會擔心資金外流的問題。」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認為,想要課徵富人稅不必捨近求遠,透過現行的遺產稅與贈與稅改革,也能夠達到類似的效果,他表示:「遺產稅、贈與稅的調降,其實就是在助長貧富差距的擴大,因為這些東西是不勞而獲的,是你的父母、長輩留給你的,反而去調降稅率,等於他可以獲得更多的財富,這就會導致貧富差距的擴大。」另一方面,今年擔任G20峰會輪值國主席的巴西,也呼籲世界各國要制定一個全球性的協調方案,阻止富人將財富轉移到可避稅國家,提升各國課稅成效。
課徵富人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達到財富的重新分配,除了設計完善的課稅制度,收稅之後如何妥善運用,讓中低財產家庭實質獲益,才有機會實踐縮小貧富差距的目標。
台視新聞/陳晏瑋 黃鈞豪 責任編輯/朱紫筠
更多台視新聞網報導
窮更窮、富更富! 台灣貧富差距飆破66倍
全國貧富差距破66倍! 前20%平均財富5133萬、後20%僅77萬
「三大產業」營運暢旺 台經院看好景氣迎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