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不要天天吃 海洋永續要吃對魚
海洋保育專家林愛龍提醒,鯊魚是避免食用魚種,吃鯊魚肉相關加工食品,也會危害海洋永續,還有魚翅也不要吃。
吃魚取代紅肉 守護海洋永續
根據牛津大學「用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平台,提供的各食物溫室氣體排放量排名顯示,所有動物性食物中,牛肉的碳排放最高,每公斤高達60公斤,其次為羊肉(24公斤),第3是養殖蝦(12公斤),第4、5分別為豬肉(7公斤)和禽肉(6公斤),而魚類最低,其中養殖魚類(5公斤)、野生魚類(3公斤)。
牛是碳排放之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畜牧產業占全球溫室氣體14%的排放量,其中有2/3來自牛隻。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指出,牛肉的碳排放非常高,原因與牛隻會產生大量甲烷,以及為放牧砍伐森林、種植飼料開墾農地有關,羊與牛同是反芻動物,羊肉的碳排放也很高。
看更多:譚敦慈吃魚前必做1動作!無毒教母買海鮮完整祕訣大公開 不怕吃進毒
林愛龍表示,魚類在所有動物性食物中,碳排放最低,其中野生魚類因不需養殖飼料,碳排放又比養殖魚類更低,以魚肉取代牛肉、羊肉、豬肉或禽肉,是降低碳排放,減緩全球暖化、守護海洋永續的有效方法。
看更多:微塑膠入侵海鮮 國人年吞1根吸管!譚敦慈:文蛤吐沙這麼久可減塑
吃魚要選對 石斑魚不要天天吃
野生魚類的碳排放比養殖魚類低,多吃野生魚類比較好嗎?林愛龍說明,野生魚類雖碳排放更低,但其實全球魚種都有過度捕撈問題,若以碳排放的角度來說,要吃野生魚類可優先選擇台灣沿近海漁獲,像是台灣鯖魚、飛魚、白帶魚,少吃遠洋或進口漁獲,如挪威鯖魚、挪威鮭魚,更要避免大型掠食魚的鯊魚,魚翅也最好別吃。
看更多:吃台灣鯖魚 救自己也救地球!助減碳還可以減少血管中的「這些東西」
林愛龍提到,養殖魚類中也有碳排放較低的魚種,建議以中低階魚類為優先,像是以偏草食性的魚類,如虱目魚、台灣鯛、養殖烏魚,大部分是以豆粉、米糠等飼料養殖;而石斑魚、龍虎班、龍膽石斑等肉食性魚種,因養殖飼料以動物性蛋白質為主,原料通常來自野生魚磨成的魚粉,碳排放相對較高,則不建議天天吃。
看更多:愛吃魚不夠!帶殼海鮮護肝、降膽固醇 蚵殼從垃圾變黃金,能做鞋子能蓋房子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林愛龍執行長
更多健康2.0報導
50歲後如何選擇合適飾品?戴什麼項鍊才不會像暴發戶?3招優雅又減齡
乾眼症吃什麼?醫師推薦5大水果+魚油、維他命補充指南
感冒吃什麼?3種水果7食物補維生素C 感冒菜單加速恢復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