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怕跌 臥室、客廳最危險

跌倒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位,最怕一跌就骨折,之後走向臥床。專家提醒,家裡是骨折最危險的場所,居家環境需要適度調整,從客廳到廁所,包括照明、電線、地面等細節,都有助於降低跌倒骨折風險。

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分析,長者室內發生跌傷的地點依序為臥室(35.6%)、客廳(30.8%)、浴室(17%)。國健署提醒,室內燈光如樓梯、廚房及流理台等具備充足照明,地毯踏墊下方加上防滑墊、樓梯階梯邊緣加上夜光防滑條、浴室地磚防滑處理及室內保持乾燥,以及樓梯、床邊、浴室與馬桶等安裝扶手輔助站立,都可以降低滑倒的風險。

台中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簡才傑指出,家中是最容易發生骨折的場所,比如老人家從床上起來突然頭暈,或是轉身、彎腰時不慎跌倒,就容易發生骨折,務必注意動作放慢;環境也需要改善,例如移開堆放在地面的雜物、電線等,避免走路絆倒。

簡才傑指出,很多長者跌倒都是因為家裡有地毯,因為關節沒有那麼靈活,從光滑地面踏上粗糙地面,加上高度落差,就容易絆倒;如果地毯太薄,抓地力不夠,長者拿著輔具走動時可能會掀起或移動,也會增加跌倒風險。

無論是骨折後復健,或是避免跌倒,簡才傑提醒四大復健運動重點。第一是負重訓練,包括快走、慢跑、爬樓梯,刺激骨頭生長,增加骨密度;第二是阻力運動,例如用彈力帶訓練、舉啞鈴,或是循序漸進的弓箭步、深蹲,減少跌倒風險;第三是平衡和協調訓練,站立單腳平衡、基礎核心訓練、太極拳和瑜伽;第四是預防性運動,例如保護脊椎、強化腹部肌群,增加柔軟度並提升關節活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