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促台商赴美 稅務停看聽
川普發動關稅戰,美國製造崛起,台商外派員工赴美工作也漸成趨勢,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提醒,應該注意3大稅務焦點,包含外派前應事先制定「稅負平衡」補貼與注意台灣最低稅負申報、了解美國稅法以及各州稅制、是否為美國稅務居民等。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會計師周莉莉建議,由於外派員工在美國期間面臨較高所得稅負擔,多數企業會在員工外派前是先制定「稅負平衡辦法」,確保員工在海外期間的稅負不會超過留在台灣時的負擔。另外,員工的海外所得如果超過新台幣100萬元,須將這些所得計入台灣的基本稅額,基本所得額達750萬元,就必須申報最低稅負。
資誠美國稅務負責人蘇宥人表示,美國的稅收體系包括聯邦稅、州稅和地方稅。聯邦稅由國稅局(IRS)徵收,稅率根據收入級距而定,不同州有不同的稅法和稅率,例如德州和佛羅里達州沒有所得稅,加州和紐約州稅率則較高,某些城市和郡也會徵收地方稅。
其次,稅務居民對稅的規畫至關重要,如員工如果在美國居住超過183天,通常被美國視為稅務居民,須對「全球」收入納稅;如果居住時間少於183天,則可能被視為非稅務居民,只需對美國來源的收入納稅。台灣和美國之間雖未簽訂「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但是台灣企業可利用美國的外國稅收抵免來減少雙重課稅的影響。
薪資結構的規畫也應考慮最大稅務效益,例如某些福利和津貼在美國可享受稅務優惠。像是企業提供股票期權或其他股權激勵,並了解這些股權激勵在美國的稅務處理方式。
資誠表示,美國稅務環境以複雜嚴格著稱,員工對於外派美國後可能面臨稅務議題,往往比外派到其他國家更加令人擔憂,因此台商在赴美投資前,應及早與員工進行充分溝通、制定明確薪酬、生活補助以及稅務配套,消弭員工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