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審議明登場!台電強調:燃料價格才是影響發電成本主因
經濟部即將在明(28)日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外界質疑2014年油價比目前還高,但當時台電虧損比現在少。台電今(27)日澄清,過去影響發電成本較大的是煤價,不是油價。
台電表示,2011至2012年煤價約每公噸120美元,2014年下降至約66美元,相較之下2022年燃煤比例雖已下降,但受俄烏戰爭影響國際燃料價格飆漲,2022年平均煤價飆漲至367.44美元,最貴時甚至超過400美元,致當年售電成本由每度約3元增加至4元,致產生鉅額虧損。
台電強調,近期國際燃料價格雖有回穩,但仍較2016至2020年均價高出6成,例如2025年煤價預估120-130美元、氣價15.4元,遠高於疫情前五年均價(2016至2020年)的煤價80美元、氣價9元。
台電補充,若2015年的能源結構來看,即使在當年核能發電占比16%、火力發電占比78%的情況下,以2023年燃料價格的水準合算,每度電售電成本亦將提升至近4元,與目前售電成本相當,故近年俄烏戰爭致國際燃料價格大漲,為台電虧損主因。
台電再次強調燃料價格才是影響發電成本的主要因素,2008年至2011年間核電佔比較現在高,但當時煤價上漲也導致電價大漲,所以核電不管是4%還是16%對電價的影響都有限。台灣自己的歷史比較是這樣,和核電佔比30%比的韓國也是如此,故跨時比較和跨國比較都顯示國際燃料價格才是影響發電成本的主要因素。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