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殺死亡率 增至每10萬7人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從2021年每10萬人4.5人,於2023年上升至每10萬人7人。本報資料照片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從2021年每10萬人4.5人,於2023年上升至每10萬人7人。本報資料照片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於今年兒童節前夕發表「OECD家庭資料庫:台灣家庭與兒少權益指標比較二○二四年版」,將台灣與OECD國家數據比較,數據揭示,台灣二○二一年青少年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四點五人,至最新統計的二○二三年上升為每十萬七人。

台大社會系副教授郭貞蘭表示,報告書涵蓋九十五項指標,台大聚焦於家庭與個人發展兩主軸,發現台灣在兒少家庭組成、發展與權益上仍有其隱憂,尤其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反映於自殺死亡率上升,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應是未來政策制定的重點。

台大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所長張書森分析,研究發現年輕族群自殺率上升的同時,父母離婚率也略升,而網路使用率則呈現大幅上升,三者趨勢呈正相關。再者,青少年族群對自殺的態度也有所改變,十五至廿四歲多數受測者對自殺採正面態度,同意自殺是個人權利,「常模確實在改變」。

張書森指出,也因自媒體、社群興起,青少年自我傷害的描述更容易在同儕間傳播,名人的言論也更容易對青少年造成影響。

張書森建議,應建立安全的網路使用環境,如規範網路、媒體、戲劇自殺相關內容,避免模仿效應,也應提供家長安全使用網路的方式,並利用網路提供求助資源與管道。環境上,則能限制致命的自殺工具,如推動校園防墜等。

調查也揭示,台灣家庭結構亦發生明顯變化,夫妻家庭比率由二○一一年百分之五十七,至二○二三年降至百分之五十二;單人家庭比率則由百分之十上升至百分之十五;單親家庭比率從百分之九上升至百分之十。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代理司長鄭淑心指出,衛福部近期密切關注青少年自殺議題,前年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補助諮商、鼓勵求助,去年再引進「心理健康急救」(MHFA),盼民眾可以覺察身邊親友的疑似心理困擾。

「自殺並非單一因素」,鄭淑心說,自殺受到多因素影響,不論是網路使用或是環境安全應該留意。衛福部近年起跟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合作,加強在臉書、Dcard等年輕族群使用率高的社群平台,加強自殺防治跟心理健康促進。

鄭淑心舉例,如社群平台言論提到自殺想法,平台會顯示心理健康促進訓或是求助管道給使用者;若是危急狀況會通報警方處理,已經警政署建立通報流程,希望透過網路中轉介通報機制強化,減少憾事發生。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齊殷指出,近年世界各國均面臨夫妻家庭數下降,育有子女的家庭數亦降,台灣的數據與國際標準並無太大差異。台灣的單人家戶近年亦續攀升,背後反映的也許是價值理念的選擇,可持續留意,但不必對此感到過度恐慌。

吳齊殷也指出,面對家庭結構改變,歐美社會已有妥適的安排,如同居男女的後代同樣可擁有正式的身分地位、受社會善待,台灣也能以此著眼,而非只擔心有婚姻關係的家庭正在減少。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看似健康卻是升糖陷阱 營養師指3零食患糖尿病風險高
小孩同學生日「送全班1人1份禮物」 律師見價格驚了
南韓人怒了!台人赴韓賞櫻圍圈嗨喊Team Taiwan挨罵
記者會後又1品牌掰了 金秀賢粉絲斥「透過他才知道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