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雜記】我的桌球時代
在香港,桌球叫做乒乓球,撞球則是香港的桌球。小學時很喜愛打乒乓球,因為我屬於短小精幹型體格,到小六都不過一米四,體重高峰時卻高達六十公斤,平時體育課開頭要跑兩個操場,已經能把我操死。打乒乓球不需要太多體能,又不像籃球羽毛球般需要跳高能力,自然變成為我的運動首選。
乒乓球在我的小學相當興盛,班上的男同學十居其九都有打。上學小息時段,同學們都一窩蜂衝下去乒乓球場佔領球桌,誰先佔領誰便能當皇。比賽規則像猜拳遊戲「猜皇帝」,以三盤兩勝制一決高下,勝者才能留下繼續跟下個對手打。那時候學校球桌只有四張,人數卻動輒半百人,打輸的要等數分鐘才有下一局,手風不順時,一個小時可能只能打兩三局,所以大家都打得非常積極。
以前不知道為何那麼多人愛打乒乓球,以為大家純粹跟我一樣,長得矮才喜歡打。現在回看可能有三個原因,第一是在 2004 年雅典奧運中,香港代表「乒乓孖寶」 – 高禮澤和李靜,在男子雙打中奪得銀牌。最近兩年,香港的劍擊選手張家朗都拿下男子鈍劍金牌,香港出現一股學劍潮,可能當時家長也是隨着奧運的得獎項目,紛紛鼓勵小孩打乒乓球。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我的學校背景,它是由中國商會創立的,乒乓球貴為中國國技,商會當然會大力支持,鼓勵學生們打乒乓球。他們更曾邀請中國國家隊成員來學校親自指導,教授學生們打乒乓球,我那時候也有受過一陣子訓練。第三是香港地方小,乒乓球佔位較少,可以放在各個休憩場所。
在乒乓球拍方面,以前絕大部份人都是用中國品牌「紅雙喜」。這個名字也有段歷史,由於 1959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同年乒乓球選手容國團為中國獲得了首個世界冠軍。於是,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把這兩件事,並列為當年兩件國家大喜事,並親自將該品牌命名為「紅雙喜」。
另一個常見品牌便是「蝴蝶」,但因為價格較高,只有少數人會用。我曾收到一塊蝴蝶牌球拍作為禮物,是補習社的社長送的。以前在補習社完成作業後,我便會和幾個小夥伴,用十多張教室桌子拼湊成一張長方形的乒乓球枱,以水瓶為網大打出手。有次社長見到我們打得興高采烈,便在辦公室拿出一塊蝴蝶牌球拍來湊熱鬧。
他的球拍相當有質感,球技卻一塌糊塗,在我面前毫無還擊之力。完場後,他決定寶劍贈烈士,把塵封的球拍送給我,鼓勵我繼續努力。當你全力以赴做一件事的時候,全宇宙都會來幫忙,這句話有在我身上認驗過。收到蝴蝶牌球拍,好比第一次在寵物小精靈中捉到神獸般,興奮到模糊。蝴蝶牌球拍比紅雙喜輕盈,膠質的摩擦力也較強,能感受到球拍品質的威力,果然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課餘時間,我也經常到家附近的乒乓球場,與不認識的小朋友競技。香港許多屋苑都有石製乒乓球桌,通常放學後或假日都必定有人。人流最鼎盛莫過於中秋節,當屋苑停車場擠滿玩蠟燭燈籠的人群,我與球友們都有默契地跑到乒乓球場旁集合,點着燈籠放一邊,然後打起球上來。
升上中一中二時,乒乓球還是我的最愛。到中三開始發育長高,加上受動漫《男兒當入樽》的影響,我漸漸改為打籃球,乒乓球拍便荒廢至今。偶然路過昔日經常流連的球場,望見小孩們打球,都會跟他們借來打兩板,幸好我還未淪落到像社長般被小孩蹂躪。以球論球,還是我小時候的球友比較厲害。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該如何檢視中國經濟問題?
中共貨幣的國際策略、軌跡及效果(下):評估人民幣擴張
中共貨幣的國際策略(中):金融合作協定、國際儲備貨幣、新冠疫情和戰爭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