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連4年0舉借 減債201億

高市府財政穩健,連4年實現「0舉借」,自2020年8月市長陳其邁上任至今,累計減債201億元,他1日勉勵團隊朝連5年「0舉借」目標前進。藍營質疑,市府依據《公共債務法》計算方式恐隱藏部分負債;綠營則反批,藍白濫砍中央預算、亂修《財劃法》,勢必對高雄財政不利。

陳其邁1日在市政會議中,聽取財政局「健全財政開源節流」報告指出,各局處持續推動公共建設與社會福利,仍能嚴守財政紀律,他指示財政局因應中央《財劃法》修法,應主動掌握財政部動態,提早提出因應策略,積極爭取中央經費,以維護市政建設和市民福利。

財政局長陳勇勝指出,去年高雄招商成績亮眼,促參案件總計17案,達1021億元;市府積極推動演唱會經濟與觀光發展,帶動人潮與消費成長,營利事業銷售額達到6.05兆元。

稅收表現部分,2023年高雄營利事業所得稅較2020年成長134%、綜合所得稅成長66%、營業稅成長56%,透過中央統籌分配機制,讓高雄獲更多財源挹注。

在債務管理上,市府運用低利率公債與綠債,取代高利率銀行借款,在不增加債務前提下,截至目前已運用940億元公(綠)債,累計節省約20億元利息支出,為市庫減輕負擔。

然而,國民黨高市議員白喬茵質疑,市府依《公債法》計算的減債成果恐不夠真實,審計部曾表示恐隱藏部分負債,若依國際貨幣基金(IMF)標準,將短期借款與特定基金負債納入計算,2023年高雄實際負債恐達3000億元,在六都中增幅最高。

白喬茵批評,去年她要求市府全面減債而非僅依公債法操作,但未獲明確回應,若不正視真實負債,恐債留下一代,影響高雄長期發展,呼籲市府「邁擱騙」,誠實面對財政挑戰。

民進黨高市議員湯詠瑜肯定市府「為人民看守荷包」努力,但今年藍白執政聯手亂砍中央預算與修訂《財劃法》,對高雄財政勢必造成衝擊。她建議在維持財政紀律的前提下,預算使用應優先考量市民福祉,確保市政推動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