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詐騙如何自保?除了不理會、家人介入也是關鍵 專家:政府應設下關懷通報機制
老年人遭詐騙層出不窮,在資訊不對等的落差下,容易陷入詐騙陷阱。(圖片來源/flickr)
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高齡者詐騙也頻傳,究竟銀髮族如何自保、守護自身財產?專家認為,除了自身提高警覺,針對任何覺得怪異的訊息不要隨意點擊之外,家人是否能夠早期介入也是很重要的關鍵,建議子女平常應該多表達關心,主動了解長輩的生活圈、或是分享常見的詐騙新聞與話術,讓長輩能即時更新詐騙手法。
從接到詐騙電話到銀行領錢,整整3小時沒有家人介入
165反詐騙諮詢專線秘書莊明雄指出,民眾只要認為來自網站、電話、LINE訊息怪異,就不要去點它,否則點了就很容易被拉走。
莊明雄指出,他曾碰過一個案例是,一名水利局公務人員退休後在家照顧家中嬰兒,太太、兒子、媳婦都還在上班,這名退休公務人員從接到詐騙集團電話到銀行領錢,整個過程3個小時都沒有大人介入,只有嬰兒在旁邊。
莊明雄點出,「這是當前老年人的現況問題!」,很多老年人受騙是因為他沒有辦法向別人諮詢,甚至他也不相信自己會被騙;莊明雄認為,家人應該多給予關心與陪伴,像是子女每天下班回到家,應該多關心爸媽今天一整天做了什麼事情,透過聊天的方式告訴家中長輩們近期的詐騙手法,進而提醒要多加小心。
165反詐騙諮詢專線股長楊聿軒也指出,「不僅警察跟銀行業者要聯防,被害人跟他的家人也要聯防,不能只靠外人幫忙,因為介入的機制很重要,若家人能適時介入,後續就能找大家一起幫忙。」
呼籲NCC與電信商合作,針對疑似高齡詐騙設有通報機制
除了家人多關心之外,開南大學榮譽教授暨中華警政研究學會理事長鄭善印也疾呼,政府一定要有所作為,他舉例,像是日本政府跟大型電信商合作,透過電話語音偵測,若發現家裡的年長者接聽陌生電話很久,電信商就立刻通報事前指定的長者親友或子女,透過這個機制可讓長者身旁的親人進行第一線的介入與保護。
鄭善印認為,這或許是一個方法,能有效地讓高齡長者的親友或子女在早期就能適時介入,由家人進行說服與溝通,來降低銀髮族被詐風險。
鄭善印也認為,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多觀察自己的爸媽、長輩是否有什麼異常,他舉例,像是平常不投資的爸爸突然向子女詢問,有關投資標的或投資相關的事情,這時候子女就要提高警覺,這或許是一個跡象,並且向家人分享常見的詐騙案例,提醒長者要多加注意,不要誤信詐騙的話術。
更多信傳媒報導
台新銀行深化新南向布局 菲律賓辦事處申設獲准
卓內閣第六場覆議案醞釀中?政院:提高警消退休所得替代率案正研議救濟管道
前台積電大將蔣尚義、林本堅合體 林示警:中國半導體可能採取另類突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