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融合發展 衛福部推社區療育
衛福部統計,早期療育服務收托機構逐年增加,2024年增至533家,但早療機構、兼辦早療業務的身障機構數皆下滑,托嬰中心則增加4成多。社家署副署長張美美指出,隨著早療資源增加,除了重大發展遲緩個案須送至早療機構,其餘個案鼓勵「融合」發展,藉由到幼兒園增加與同儕互動,並由特教人員提供協助,讓他們能跟上一般孩子。
張美美解釋,發展遲緩兒童又分為疑似個案與確定個案,前者接受更多刺激,就能跟上正常發展孩童,若孩子確定有口語、肢體、認知等發展較緩慢狀況,才需要進入早療服務,到診所、醫院、社區療育服務據點尋求幫助。
過去早療資源不多,發展遲緩且須接受早療兒童,會送到早療機構。張美美說,現在早療服務單位更多元,且近年強調「融合」發展,現在早療機構大多只收嚴重個案,其餘比較輕微、疑似的個案,則鼓勵回歸幼兒園或托嬰中心,增加與同儕相處、互動,由特教提供相關服務,協助跟上一般孩子。
林口長庚復健科暨兒童復健科主任鍾佳英說明,兒童發展篩檢聯合評估門診,主要會由復健科、神經內科、心智科等科別一起檢查,再進一步轉介各科別做精細評估。早療最重要的是「從生活中介入」,例如多進行手部操作、玩積木、拼拼圖、拿筆畫畫等,讓小朋友在日常中練習。
張美美指出,除了更多醫院加入聯合評估行列,社家署也推動「發展遲緩兒童社區療育服務實施計畫」,期望落實以家庭為中心、社區為基礎的早期療育服務,並已於去年布建完成,全台目前有120處社區療育服務據點,對全台368個鄉鎮覆蓋率達100%,提供家長就近取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