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診斷加快效率!高雄長庚為川崎症開發科技新工具

川崎症只要及時發現,病童就能避免一輩子因後天性心臟病而擔心受怕!」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川崎症中心郭和昌教授一語道出開發全球首創的「微小核醣核酸檢測川崎症診斷」以及「紅外線一秒分辨發燒與川崎症」兩套工具的緣起。郭和昌解釋:「川崎症的診斷需符合以下五項條件中的任四項,包括結膜炎、草莓舌或嘴唇乾裂、全身皮疹、四肢紅腫或脫皮,以及頸部淋巴結腫大,再加上持續發燒五天以上,然而『紅不紅』、『腫漲程度』,有時診斷與觀察都過於主觀,導致孩童未能被及時診斷與治療,此時科技工具加入協助,將是一大助力,甚至非典型的川崎症都可以篩檢得出來。」

微小核醣核酸檢測 成功守護120名兒童心臟健康

郭和昌表示,微小核醣核酸檢測工具是利用次世代定序技術,全面偵測微核糖核酸(miRNA)的表現量,幫川崎症找出十個如身分證字號般的指標。過去三年,團隊在 332 名因發燒疑似川崎症的兒童中,成功篩檢出 120 名確診病例,並及時提供免疫球蛋白治療。川崎症若能在發燒後 5-10 天內迅速診斷,對保護心血管免受損害效果最佳。而美國心臟學會(AHA)建議,若能在發燒第四天即進行治療,效果更為顯著。透過這套診斷工具的輔助,120 名患兒得以及時確診並接受治療。若無此裝置,他們可能須等到出現四項以上明顯症狀後才能確診,但每延遲一天治療,心臟損害風險就增加。

研發非侵入性協助診斷工具 一秒評估判斷川崎症

郭和昌說明,過往川崎症的相關症狀都需依據醫師主觀判斷,缺乏客觀性之科學檢查數據,加上五歲以下孩童血管較細,抽血不易,透過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學院林伯昰教授研發的「川崎症非侵入光學評估系統」,可在非侵入性的檢測下,用紅外線光學裝置區分發燒中孩童的嚴重度,並運用組織中水分、總血色素及血氧濃度與白細胞數量的顯著關連性,可以快速辨別發燒的孩子是否合併白血球上升之嚴重感染,再透過 AI 人工智慧之類神經系統演算法一秒即可以評估判斷川崎症的可能性,提供給醫護人員與家長相當重要且即時的參考資訊。

<cite>圖:使用非侵入性紅外線光學一秒分辨發燒與川崎症之工具,協助第一線醫療人員更快速篩選孩童是否為川崎症。</cite>
圖:使用非侵入性紅外線光學一秒分辨發燒與川崎症之工具,協助第一線醫療人員更快速篩選孩童是否為川崎症。

盼未來產品結合耳溫槍改版 使川崎症診斷更便利

郭和昌提到,未來除了做新的檢測裝置,若能將技術與既有的產品形式結合為新功能產品也是一大方向,例如20 年來在功能上沒有較大突破的耳溫槍產品,如果結合這項技術成為新一代的多功能耳溫槍,應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期待科技大廠加入合作,未來只要開發簡易的探頭並結合智慧型手機,就可以居家偵測川崎症,快速又準確,相信對台灣整體 AI 產業大環境、光學與紅外線偵測產業鏈將提供另一條為人類健康福祉而努力的新思路。

更多風傳媒報導